长尾鸬鹚(英文名:Reed Cormorant,学名:Microcarbo africanus),是鲣鸟目鸬鹚科小鸬鹚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及马达加斯加,常见于内陆淡水环境。繁殖季节时,其羽毛呈现黑色并带有绿色光泽。
外形特征:长尾鸬鹚体型较小,总长约50-55厘米,翼展可达80-90厘米。繁殖期羽毛呈黑色,闪烁着绿色光泽,翅膀覆羽呈银色,尾部长,头顶有短而蓬松的冠毛,脸部有一块红色或黄色斑纹,喙为黄色。非繁殖期和幼鸟颜色较浅,腹部偏白。雄雌外观相似,但雄鸟体型稍大。
鸣叫特征:关于其鸣叫特征的信息较少,已知的是在栖息地,它们会发出类似‘a-a-a-a-a-a’的叫声。
生活习性:长尾鸬鹚偏好在内陆水域如河流、湖泊、沼泽和池塘,甚至碱性湖泊生活,偶尔在海岸附近的淡水湿地、红树林沼泽和部分西非地区的海洋环境中出现。它们善于潜水,主要捕食小型鱼类,如慈鲷、电鳐科鱼类、鲇鱼和鲈形目鱼类,同时也捕食蛙类、甲壳类和水生昆虫。通常单独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因地区而异,可能全年都有繁殖行为,但在季节性地区,繁殖高峰通常在特定月份,如南非的10月至次年4月。通常在树上或地面筑巢,有时会在芦苇丛中。每窝产卵2-6枚,平均3-4枚,孵化期约23-25天,雏鸟出生时无羽,之后会长出黑色绒羽,离巢期约为28-35天。成功孵化和离巢率分别为80-84%和约60%,一对成功的父母通常能带大两只雏鸟。
区别辨识:长尾鸬鹚与普通鸬鹚相比,体型更小,眼睛红色,尾巴相对更长。与冠鸬鹚相比,长尾鸬鹚的尾巴更长,颈部略长,体型更修长,面部皮肤颜色更淡,头部冠毛通常较短,肩羽和翼覆羽对比更明显,银色更为突出。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长尾鸬鹚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受到威胁,数量普遍且广泛分布,但总体趋势有所下降。
地理分布:长尾鸬鹚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及马达加斯加的内陆水域,广泛存在于整个非洲南部。在西非的内格尔河三角洲和毛里塔尼亚的阿金银行,估计有超过21,000对繁殖对。乌干达的维多利亚湖桑戈湾附近,有约6000-7000对繁殖对。
其他:历史上,长尾鸬鹚曾在19世纪在埃及繁殖。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长尾鸬鹚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