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蓝鹟(英文名:Blue-and-white Flycatcher,学名:Cyanoptila cyanomelana),是雀形目鹟科蓝鹟属的鸟类。俗名: 琉璃鸟、山竹鸟,又称: 白腹琉璃,俗称:蓝燕燕、蓝电,别名: 白腹蓝姬鹟、白腹鹟、白腹姬鹟,俗名琉璃鸟、山竹鸟,香港俗称蓝燕、蓝电,台湾又称白腹琉璃。雄鸟成鸟羽色极为艳丽,具有闪亮的蓝色背部,白色腹部,黑色脸部、喉部和胸部;雌鸟全身褐色,头型比同域的其他褐色鹟更为小巧。本种为迁移性鸣鸟,繁殖于日本、韩国、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冬季迁徙至东南亚,如越南、柬埔寨、泰国、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等地越冬。
外形特征:雄鸟成鸟头部至颈背深钴蓝色,上体、翼盖、飞羽边缘和尾羽深蓝色,初级飞羽大部黑色,次级飞羽内侧黑色,尾羽外侧具白色基部斑;下额至胸黑,其余下体白色。雌鸟头部、脸和上体灰褐色,窄白眼环,脸颊和耳羽点缀白色,翼黑色,边缘赤褐色,尾赤褐色,外羽较暗,下体大部分白色或橄榄灰色。幼鸟头部和上体灰褐,头面斑点状,上尾覆羽、尾和飞羽边缘蓝(雄)或灰褐(雌);一年生接近成鸟,偶尔翼覆羽尖端呈黄褐色,雄鸟具成年翼和尾,肩和肩羽深蓝。
鸣叫特征:鸣唱为清晨和黄昏时的丰富而悠扬的笛音,带有不规则的‘hi-hwi-pipipi, tsi tsi tsi’旋律,被誉为所有鹟中最优秀的歌手之一。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地和亚山区森林,包括针叶林、山地林坡和沟壑,河流灌木丛、藤蔓和灌木,种植园。迁徙期间和非繁殖季节,可见于沿海森林、灌木丛、公园和花园。在婆罗洲越冬可达1850米的森林山丘和低山森林。
生长繁殖:繁殖季为5月至8月初,巢多由苔藓构成,置于悬崖洞穴、树根间或溪流岸壁下,或树干浅凹处,甚至废弃建筑。一窝产卵4-6枚,雌鸟孵卵,孵化期14-15天,双亲共同育雏,但关于雏鸟期持续时间未知。
区别辨识:雌鸟与北灰鹟区别在于体型较大且无浅色眼先,与红喉姬鹟雌鸟区别在于体型更大,尾更长。雄鸟与纯蓝仙鹟区别在于喉部和胸部均为黑色,脚黑色,而非纯蓝仙鹟的全下体白色和粉白色脚。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位于欧亚: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中国东北部、朝鲜半岛、千岛群岛南部至日本北海道至九州。非繁殖区遍及东南亚至婆罗洲、爪哇岛和菲律宾。
其他:雌鸟在照料幼鸟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雄鸟平均体型大于雌鸟。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腹蓝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