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背斑鹟(英文名:Gambaga Flycatcher,学名:Muscicapa gambagae),是雀形目鹟科鹟属的鸟类。常见于非洲的Mali到科特迪瓦,直至索马里和肯尼亚,亦分布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其特征包括暗淡的外观,胸部和头顶模糊的条纹,短翅以及上喙暗色下喙浅色的嘴。生活在干燥的林地,偶尔在干燥的山地森林中出现。
外形特征:体长12–13厘米,体重12–14克。额头、头顶和背部呈棕色,头顶有微弱的深色条纹;眼先和眼圈为奶油色,耳羽棕色;翅膀棕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边缘有淡褐色,覆羽较暗棕色,边缘有淡褐色形成两道翼上的条纹;尾巴棕色,羽毛边缘淡灰褐色;下巴和喉咙接近白色;胸部中央浅棕色,有时有微弱的深色条纹,侧面颜色更深;两性相似,幼鸟头部和背部有大量淡黄色斑点,腹部奶油白色带有更多深棕色条纹。
鸣叫特征:发出短促的‘tik’声,歌声是一系列高音的呼噜声,由短促的断续短语组成。
生活习性: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栖息于树木中间层的开阔枝条上,偏好干燥的林地和有开阔草地的环境,包括Acacia灌木丛和灌木草原。在索马里繁殖季节可达海拔2000米,非繁殖季节在肯尼亚低于1000米。
生长繁殖:在尼日利亚东北部和喀麦隆北部3月繁殖,肯尼亚也在3月,幼鸟在苏丹西部7月和肯尼亚11月被发现。巢为精致的草杯状,内衬蛛丝和种子绒毛,用蜘蛛网固定,高度4至4.5米,位于小死树的空洞末端或小金合欢灌木中。每窝产2枚蛋,孵化和育雏期未知。
区别辨识:与斑鹟相比,体型更小,翅膀更短,下部和头顶的条纹不明显;与暗鹟相比,略大,颜色更浅,尾巴更长,栖息地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分布零散,可能因与斑鹟混淆而被忽视。在大部分地区被视为稀有至常见,如乌干达罕见,马里、科特迪瓦、喀麦隆、乍得和苏丹稀少,加纳和多哥不常见;在索马里常见,刚果民主共和国频繁。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马里、科特迪瓦、加纳、多哥、尼日利亚、乍得、苏丹南部、南苏丹西部、埃塞俄比亚西部、索马里西北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乌干达、肯尼亚以及阿拉伯半岛西南部。
其他:部分个体在繁殖后向南迁移数度,东非记录显示11月至4月南迁,但在肯尼亚北部和东北部可能全年留驻。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褐背斑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褐背斑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