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黑鹟(英文名:Southern Black Flycatcher,学名:Melaenornis pammelaina),是雀形目鹟科黑鹟属的鸟类。小型雀形目鸟类,特征为全身漆黑,头部、躯干及翅膀覆羽呈现钢蓝色光泽,与之相似的黑鹟相比,背部光泽更为明显。广泛分布于东非和南非的开放林地和轻度森林区域,如莫桑比克南部估计有超过10,000只个体,平均密度为每100公顷37.7只鸟。
外形特征:雄鸟指名亚种全长19至22厘米,体重21至33克,通体黑色,头部、身体和部分翅膀覆羽与尾羽露出部位有钢蓝色光泽。初级和次级飞羽呈深褐色。眼睛暗棕色,喙和腿黑色。雌鸟色泽不如雄鸟光泽,更接近深褐色。幼鸟为黑色带斑点,头部和颈部有许多小的淡色斑点或条纹,上体有较少的条纹,下体有大量淡色新月形图案。不同亚种在体型、颜色和细节上有所差异。
鸣叫特征:鸣唱为响亮、悦耳、旋律优美的连续短语,其中大多数为三个清晰的哨音‘tseep-tsoo-tsoo’,有时节奏加快。警戒声为嘶哑的尖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林地,如米奥诺木(Miombo)林地,巴基亚伊亚木(Baikiaea)林地,高大的河流和冲积平原上的金合欢(Acacia)树林,茂密的莫帕内和混合阔叶林,灌木丛,荆棘灌木丛,海岸沙丘森林,森林空地;也见于公园、花园、种植园和有树木的农田。偏好树冠下有清晰视野的地点,被火烧后的区域吸引。通常与叉尾卷尾结伴活动。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非洲东部为10月至11月和3月,在安哥拉为8月至10月,在赞比亚为8月至12月(主要为9月至11月),在马拉维为9月至12月(主要为10月),在博茨瓦纳为1月,在津巴布韦和南非为8月至1月(主要为9月至11月)。巢由雌鸟单独建造,为浅杯状或薄平台,由细枝和叶柄构成,内衬以细根须,置于地面以上0.5至9米处,一般在阴凉处,最常见于树桩顶部的凹洞中,或使用其他鸟类旧巢。每窝产2至4枚卵,孵卵期约为13至16天,幼鸟在巢中停留15至19天。
区别辨识:与叉尾卷尾的区别在于后者具有红色眼睛和叉状尾,而南非黑鹟有暗棕色的眼睛和方形尾端。与黑鹟的区别在于后者羽毛光泽较暗,非蓝黑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包括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安哥拉、纳米比亚、斯威士兰、博茨瓦纳、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津巴布韦、莱索托和南非。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南非黑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南非黑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