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鹟

Northern Black Flycatcher Melaenornis edolioides

黑鹟(英文名:Northern Black Flycatcher,学名:Melaenornis edolioides),是雀形目鹟科黑鹟属的鸟类。包括从塞内加尔到埃塞俄比亚,南至刚果和坦桑尼亚。

外形特征:黑鹟体长约20厘米,体重28至36克,全身几乎漆黑。雄鸟上体和尾部更显深棕色,带有绿灰色光泽,尤其是冠羽、披肩羽、三级飞羽和尾羽。雌鸟较暗淡,上体呈黑灰色,臀部和尾上覆羽为石板灰色,下体为灰褐色。幼鸟全身烟黑色,密布锈色斑点。

鸣叫特征:黑鹟的鸣唱是一系列短小乐句组成的歌曲,伴有长时间停顿,包括多种音调,如“tsee-u-weet”等。其鸣声悦耳,但也含有一些刺耳或责骂般的音符。接触叫声为长而尖细的“tseeeu”和短促的“tsik”。

生活习性:栖息于湿润林地、河岸森林边缘、灌木丛、果园和农田,如香蕉种植园,甚至出现在干旱地带。成对或家庭群活动,以昆虫为主食,包括甲虫、螳螂、蚱蜢、蝉、蚂蚁、毛虫、小马陆和蜘蛛。在地面捕食,或从低枝俯冲捕捉。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加纳为5月至7月,尼日利亚为5月至6月,喀麦隆为10月,刚果民主共和国为5月和11月至12月,东非和埃塞俄比亚为10月和12月至6月,以及4月和6月。单配偶制,领域性强。巢为浅杯状,由树枝、干草、茎和树皮构成,内部铺垫细根和纤维,置于离地2至6米的隐蔽处。每窝产2至3枚卵,孵化由雌鸟承担,雏鸟由双亲共同喂养。

区别辨识:与叉尾燕尾和普通方尾燕尾相比,黑鹟拥有长而方形的尾巴,有助于辨识。此外,它的眼睛颜色较暗,与上述两种燕尾形成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东部,包括塞内加尔至埃塞俄比亚,南至刚果和坦桑尼亚,以及肯尼亚的近干旱地区。

其他:在多个保护区中存在,如象牙海岸的Comoé国家公园、喀麦隆的Bénoué国家公园和乌干达的Murchison Falls国家公园。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