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顶鹊鸲

White-crowned Shama Copsychus stricklandii

白顶鹊鸲(英文名:White-crowned Shama,学名:Copsychus stricklandii),是雀形目鹟科鹊鸲属的鸟类。北婆罗洲特有种,通体黑色、橙腹,头顶雪白,腰羽与尾下覆羽洁白。栖于低地至丘陵森林、沼泽及溪畔,歌声嘹亮多变。因笼鸟贸易威胁,2016年被列入沙巴保护条例。

外形特征:成鸟额黑,头顶雪白延至后颈,后颈常杂黑斑;头、喉、胸、背及飞羽黑色,肩羽与翼覆羽闪深蓝光泽;腰羽亮白,腹及尾下覆羽橙赭;尾长而黑白分明,外侧三根白尾羽下垂可见。幼鸟羽色暗褐黑,头、喉、胸、背及翼覆羽具肉桂色斑,形成两道翼斑;腹赭,腰羽及外侧尾羽白。嘴黑色,虹膜深褐,跗跖淡粉。

鸣叫特征:歌声嘹亮且极富变化,由清脆哨音、流畅啭鸣与沙哑音交织而成,悦耳动听。

生活习性:留鸟,定居。栖于低地至海拔1200米的低山森林、沼泽、溪畔、次生石南林、红树林灌丛及荒废种植园。觅食于森林下层低处,主食蚂蚁、蠕虫、蜘蛛、蜈蚣等无脊椎动物及浆果。

生长繁殖:繁殖期2–10月。洞巢,筑于距地2.5–4米的树洞中,由纤维、细根、枯叶构成。每窝产2–3枚淡绿卵,密布浅褐及紫色斑点。雏鸟见于7月和10月。

区别辨识:橙尾鹊鸲相比,后者无白顶白腰,腰尾红褐。与白腰鹊鸲婆罗洲亚种(suavis)区别在于白顶延至后颈且后颈常杂黑斑。与马拉图鹊鸲不同在于后者尾全黑,跗跖与翼更长。

保护现状:IUCN: NE(未评估);2016年列入《沙巴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受笼鸟贸易严重威胁。

地理分布:繁殖区:婆罗洲北部低地,包括邦吉岛、巴拉巴干岛、加雅岛,以及沙巴的达弗湾至帕达斯河流域。非繁殖区:同域留鸟,无迁徙。

其他:曾被归入白腰鹊鸲复合体,现依据羽色及线粒体DNA确认为独立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顶鹊鸲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顶鹊鸲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