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嘴旋椋鸟

Grand Rhabdornis Rhabdornis grandis

长嘴旋椋鸟(英文名:Grand Rhabdornis,学名:Rhabdornis grandis),是雀形目椋鸟科纹旋木雀属的鸟类。亦被称为长嘴旋木雀或长嘴旋椋,原生于菲律宾吕宋岛的山林中。以独特的长喙和鲜明的羽色而著称,主要栖息在中高海拔的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长嘴旋椋鸟体长介于16.3至18厘米,体重约45至46克。雄鸟头部顶部呈深灰,羽毛尖端为深灰至黑色,颈后灰色逐渐过渡至背部的棕色,背部可见极淡的条纹。翼上覆羽有显著的白色条纹或斑点,边缘环绕着深棕色;主翼羽深棕色,次级飞羽红棕色;尾巴深棕色。面颊至颈背黑色,上方有一条白色眉线,下方隐约可见白色颌纹;颈部侧面有黑色斑点;喉咙浅灰色;上胸部位灰白相间,颈部两侧的黑色斑点延伸至胸侧;侧身和胁部羽毛灰白,边缘红棕色形成条纹,渐隐入胸侧;腹部污白色,尾下覆羽同侧身颜色。眼睛褐色,喙黑色或暗角质色,腿脚棕灰色。雌鸟羽毛与雄鸟相似,但体型略小。幼鸟羽毛描述未知,推测与成鸟类似。

鸣叫特征:其鸣声包括尖锐的‘tsip!’叫声。

生活习性:长嘴旋椋鸟栖息于中高海拔的原始和次生森林,包括被砍伐过的森林,但未见于高海拔的松树林(Pinus)。它们以昆虫、种子和果实为食,绿色种子和肉质果实是其胃中常见食物。通常单独或小群体活动,也会加入混合物种的鸟群。

生长繁殖:关于长嘴旋椋鸟的繁殖信息尚未详细记录。

区别辨识:纹胁旋椋鸟相似,但长嘴旋椋鸟通常栖息在更高海拔,且头部顶部为灰色而非白色条纹。此外,通过其特有的长喙和特定的叫声进行辨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尽管如此,其种群数量仍因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而下降。

地理分布:长嘴旋椋鸟分布于菲律宾北部吕宋岛的Cordillera山脉和Sierra Madre山脉。

其他:目前将其视为独立物种,但过去有时被当作纹胸旋椋鸟的亚种处理。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长嘴旋椋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长嘴旋椋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