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椋鸟

Brahminy Starling Sturnia pagodarum

黑冠椋鸟(英文名:Brahminy Starling,学名:Sturnia pagodarum),是雀形目椋鸟科亚洲椋鸟属的小型鸟类。其特征为头部黑色光泽,具细长松散的顶羽,脸颊及上胸的羽毛竖立。广泛分布于南亚,从阿富汗东部至孟加拉国,以及印度次大陆平原,偶尔可见于中国云南地区。

外形特征:成年黑冠椋鸟体长约20厘米,体重40-54克。雄鸟额头和顶羽呈光亮黑色,颈背肉桂色,带有淡色羽轴纹(通常被长顶羽遮盖)。背部灰色,带棕色色调;翼覆羽灰褐色,主翼羽暗褐色,基部略带白色;尾羽灰褐色,除中央一对外,其余均带白色尖端。颈部侧面、颏、喉及下体肉桂色,上胸部羽毛带有淡色羽轴纹。雌鸟与雄鸟相似,但顶羽较短,颈背颜色更深。幼鸟背部较暗淡呈棕色,顶羽棕色无顶羽或竖立羽毛,下体更偏黄土色。

鸣叫特征:拥有丰富多样的鸣叫声,包括模仿其他物种的声音,以及一系列重复的短语。歌声由鼻音滑音引入,有时从地面发出,包含响亮的领地歌曲、柔和的招引歌曲,以及复杂的配对期间的延长歌曲。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落叶森林、灌木丛和靠近人类居住区的耕地。偏好水淹或沼泽地带。活动范围从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丘陵。以昆虫、果实、花蜜为主食,常在地面觅食,尤其在湿润草地中的牛群旁活动,也成小群在开花和结果的树木中觅食。与同类和其他椋鸟如白腰椋鸟、斑椋鸟丛林八哥共同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2月到9月,主要集中在4月至8月,南方地区比北方早。一夫一妻制。巢建于树洞中,由两性共同筑造,主要由干草、死叶、纸张等材料构成,内衬精细物质。每窝产3-5枚蛋,一般4枚,蛋壳淡蓝色。孵卵由双亲轮流承担,雌鸟为主要孵卵者,孵化期约12天。雏鸟由双亲喂养,巢居期18-21天。孵化成功率高达91%-95%,总体筑巢成功率67%。

区别辨识:黑冠椋鸟以其独特的长顶羽和黑色头部与同类区分开,尤其是雄鸟的显著特征。雌雄差异在于雌鸟顶羽较短,颈背颜色更深。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亚,包括阿富汗东部至孟加拉国,印度次大陆平原,偶尔可见于中国云南地区。夏季迁徙至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和东北部的部分地区,冬季访问斯里兰卡。

其他:在塔吉克斯坦东南部首次记录到繁殖。在印度作为笼鸟饲养。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冠椋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