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氏苇鹪鹩

Bewick's Wren Thryomanes bewickii

比氏苇鹪鹩(英文名:Bewick's Wren,学名:Thryomanes bewickii),是雀形目鹪鹩科索科罗苇鹪鹩属的鸟类。身长约为14厘米,拥有灰色的下部和褐色的上部,最显著的特点是其白色的眉线和长尾。历史上,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北美洲,从中部至东部地区,直至墨西哥,但在密西西比河以东几乎绝迹。偏好干燥的灌木丛、篱笆、开阔的林地和河流附近的栖息地,亦常见于城市花园、住宅区和公园。

外形特征:比氏苇鹪鹩体型中等,长约13厘米,体重约11克,头部、背部和肩部为深褐色,腰部转为棕红色,尾羽中央带有白色斑点,尾部其余羽毛有白色尖端。上体为棕至灰褐色,下体为白色,侧腹和胁部略带灰色。眼睛上方有明显的白色眉纹,延伸至枕部。雄雌相似,幼鸟的下体边缘有暗色,形成斑驳效果。

鸣叫特征:鸣声多变,通常包括高音的嗡嗡声和悦耳的颤音,歌声响亮而旋律优美。

生活习性:栖息于干燥的灌木丛、篱笆、开阔的林地和河流附近,偏好较干燥的生境。西部种群多为留鸟,东部种群曾为短途迁徙鸟。以昆虫、蜘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常在地面觅食,飞行高度较低,距离较短。

生长繁殖:繁殖期筑巢于棚屋、谷仓、石隙、被遗弃的车辆或森林天然溶洞等各种裂缝中。巢呈杯状,由雄雌双方共建,通常位于隐蔽处。每巢产3至8枚白色卵,带有黑斑和丁香紫色斑点。

区别辨识:与卡罗莱纳鹪鹩相比,比氏苇鹪鹩体型较小,尾更长且尾尖有白色,下体颜色更灰。与家鹪鹩相比,体型更大,喉部和下体为灰色,且有白色眉纹和尾部白色斑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北美和中美地区,包括墨西哥。目前在密西西比河以东几乎消失,但在亚利桑那州东南部、德克萨斯州中部的爱德华兹高原和加利福尼亚南部沿海地区仍较为常见。

其他:历史上的分布区域从加拿大南部、美国中西部和阿巴拉契亚山脉南至墨西哥。近年来,东部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而西部种群也有所减少。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比氏苇鹪鹩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比氏苇鹪鹩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