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眶绣眼鸟

Yellow-ringed White-eye Heleia wallacei

黄眶绣眼鸟(英文名:Yellow-ringed White-eye,学名:Heleia wallacei),是雀形目绣眼鸟科大嘴绣眼鸟属的鸟类。以独特的橙黄色前额斑点和明亮的黄色头部而著称,活跃于小巽他群岛西部和中部,从松巴哇岛至印尼松巴岛和Lembata的干热低地和较低山丘地带。

外形特征:这种小型绿色鸣鸟体长约11.5厘米,体重雄鸟约11.1克,雌鸟约10.6克。其显著特征是橙黄色的前额,带有黄色眉纹痕迹,其余部分橄榄绿带棕黄色调,头顶和颈背更偏黄色,耳羽处黄色更浓。眼睛周围有黄色眼圈,眼前有一黑色斑点,前额部分黄色。翅膀和尾巴的羽毛为黑褐色,边缘宽阔呈绿色。下巴、喉咙、上胸及臀部下方羽毛黄色,腹部余下部分纯灰色,腹中央有白色纵纹。虹膜深棕色,喙暗灰色,腿灰蓝色。幼鸟虹膜浅棕色。两性相似。

鸣叫特征:它的歌声是在科莫多岛上表现为一系列快速的12个颤音音符,起始两个短而不悦耳的音符,随后是一个上滑的响亮哨音和一串相当高音的甜美音符,整首歌持续3秒。在松巴岛,是一段下降的叮咚颤音,有时以尖锐的音符开始;在弗洛雷斯岛,先是两个模糊的短昆虫般的音符,紧接着是一系列甜美颤音的10-14个音符,快升快降,总时长3.4秒。接触叫声在松巴岛为哀婉的'chiuw'声,激动时发出嘟噜声;在弗洛雷斯岛发出沉闷的哨音。

生活习性:黄眶绣眼鸟栖息于沿海草原生境,包括腰果和咖啡种植园,杜邦加森林下,以及干燥灌木丛、低矮灌木、半开放灌木国家、轻型季雨林、森林边缘、锡安杂草灌丛、次生植被、原始和次生森林、重度退化森林、林地、竹林、藤本森林和轻微林木栽培区。它们能够容忍非常干燥的生境,在远离主要森林块的灌木丛中也能发现。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800米,局部可达1050米。与苍腹绣眼鸟在松巴岛和弗洛雷斯岛的红树绣眼鸟共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弗洛雷斯岛为4月至10月(峰值在4/5月至7月)。蛋壳极淡蓝色,布满大量极小的棕色斑点,主要集中在钝端,尺寸约为17.3×12.6毫米。其他信息未知。

区别辨识:黄眶绣眼鸟通过黄色而非白色的眼圈与山绣眼鸟苍腹绣眼鸟相区别,同时缺乏腹部黄色与灰腹绣眼鸟红树绣眼鸟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黄眶绣眼鸟在其偏好森林边缘、干燥森林和退化生境的特性下,相信目前不存在直接威胁。在松巴哇、松巴和弗洛雷斯等较大岛屿上普遍常见;科莫多岛上中等常见,Besar岛上丰富;Moyo岛上少见。松巴岛上的种群估计超过40万只。

地理分布:分布于小巽他群岛西部和中部,从松巴哇岛至印尼松巴岛和Lembata,包括现金腰果和咖啡种植园,杜邦加森林下的干燥灌木丛,以及次生植被、原始和次生森林等生境。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黄眶绣眼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黄眶绣眼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