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翅鸦雀(英文名:Brown-winged Parrotbill,学名:Suthora brunnea),是雀形目鸦雀科金色鸦雀属的鸟类。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及缅甸。曾被归类于旧世界鹎科或莺科,但分子遗传研究证实其属于独立的Paradoxornithidae科。云南鸦雀过去被认为是其亚种。
外形特征:褐翅鸦雀长约12-13厘米,体重8-13克(雄鸟)和6-10克(雌鸟)。具亮栗色的冠羽至背部,与温暖的暗棕色上体形成对比。上翼和尾羽与上体相似,初级飞羽边缘灰白至淡黄褐色。喉部和上胸酒红色,带有更深的栗色条纹,与苍白的腹部明显分界,其余下体淡黄褐色。眼睛棕色,繁殖季节变为红棕色。喙呈黄褐色到白色,嘴峰黑色;腿灰色至淡橄榄色。幼鸟上体较暗,更偏赤褐色,下体更淡黄色,条纹不明显。
鸣叫特征:褐翅鸦雀在觅食时持续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没有其他详细描述。
生活习性:褐翅鸦雀栖息于灌木丛、高草及竹林密丛,海拔高度在1525-2375米(缅甸)和1830-2800米(中国)。它们通常成对或成群活动,群内多达35只以上。以草籽为主食,可能还包括昆虫,已知会摄入一些沙砾。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4月至6月。巢建于地面以上60厘米处的草丛、灌木或藤蔓丛中,巢为深而紧凑的杯状结构,由草制成,有时附着少量苔藓,内衬细草和马毛等。产卵数2-4枚,通常3枚,卵呈无斑点的浅蓝色或深蓝色。
区别辨识:与棕头鸦雀的区别在于更明亮的头部颜色,更强的喉咙条纹,翅膀无暖橙色或红褐色调。与云南鸦雀的主要区别在于头部颜色与上体形成更鲜明对比,翅膀无栗色,喉咙和胸部的条纹更深,下方更淡黄褐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中国西南部的适宜生境内,数量一般不多见至相当常见。具体种群规模未知,栖息地改变的负面影响不确定。
地理分布:分布于缅甸东部至中国西南部(云南西部和西北部)。
其他:历史上,褐翅鸦雀与云南鸦雀、棕头鸦雀和灰喉鸦雀被认为同种,但因骨骼差异和遗传证据支持其独立物种地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褐翅鸦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褐翅鸦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