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琵鹭

Black-faced Spoonbill Platalea minor

黑脸琵鹭(英文名:Black-faced Spoonbill,学名:Platalea minor),是鹈形目鹮科琵鹭属的鸟类。又称: 饭匙鸟、琵琶嘴鹭,属于大型白色水鸟,以其独特的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著称,与琵琶乐器相似,因此得名。全球濒危物种,数量稀少,分布于东亚地区。黑脸琵鹭繁殖于俄罗斯东北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部的小岛,冬季迁徙至越南北部、中国南部和台湾岛等地。

外形特征:黑脸琵鹭体型较大,全身羽毛雪白,嘴长且扁平,状如汤匙,全黑,与白琵鹭的黄色前端形成鲜明对比。繁殖季节成鸟头部有长饰羽,胸部带有黄色调。脸部具大片黑色裸露皮肤,是区别于白琵鹭的显著特征。雌雄羽毛相似,但雄鸟平均嘴和跗跖较长。非繁殖期成鸟缺乏黄色颈环,幼鸟面部皮肤全黑,嘴色暗灰,初级飞羽端部暗色。

鸣叫特征:在繁殖季节发出低沉的“ubuu ubuu”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湿地环境,如湖泊、水塘、河口、沼泽、水稻田及海滨沼泽。喜群居,通常与多种涉禽混群。主要在浅水区觅食,利用长喙侧扫捕捉水生无脊椎动物。飞行姿态优美,颈部和腿部伸直。迁徙时途经中国东部海岸,停留于特定的停歇地。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3月至8月,营巢于小岛或悬崖上的树上,巢形似盘,由干树枝和草构成。每窝产卵4-6枚,孵化期约35天。雏鸟由亲鸟喂养,以贝类、小鱼和小虾为食,一个月后可离巢。

区别辨识:白琵鹭相比,黑脸琵鹭体型略小,嘴全黑,脸部裸露部分均为黑色,容易区分。幼鸟和成鸟在嘴色和面部颜色上有明显差异。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在中国大陆、台湾岛和韩国受到严格保护,台湾列为第一类濒临绝种保育类野生动物,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自2021年起调整为一级。

地理分布:繁殖于俄罗斯东北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部。冬季迁徙至越南北部、中国南部、台湾岛、偶尔日本,近年在泰国、菲律宾、澳门和中国内陆也有记录。

其他: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因湿地排水、污染及战争影响而数量锐减。近年来,随着保护措施的加强,其数量有所回升,但仍然面临工业开发、栖息地丧失和污染的威胁。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脸琵鹭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