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琵鹭

Eurasian Spoonbill Platalea leucorodia

白琵鹭(英文名:Eurasian Spoonbill,学名:Platalea leucorodia),是鹈形目鹮科琵鹭属的鸟类。大型涉禽,体长约70至95厘米,体重约2千克。特征性的黑色长喙前端黄色,呈扁平的铲状或匙状,类似琵琶,因此得名。成鸟具短羽冠,胸部沾有黄色调。第一年幼鸟喙色较淡,翼尖上有黑色细条纹。分布于欧洲南部至亚洲,少量分布于非洲。在荷兰和西班牙有繁殖记录。

外形特征:体长70–95厘米,体重1130–1960克,翼展115–135厘米。雄鸟略大,喙与腿较长。成鸟具短羽冠,黄色胸斑显著。幼鸟喙色较淡,翼尖黑色条纹明显。喙前端黄色,扩展成铲状或匙状,形状独特。虹膜暗黄色,脚黑色且长。

鸣叫特征:平时较为安静,偶尔在飞行中发出短促、略带鼻音的‘fwit!...fwit!’声。在巢区,会发出低沉的‘huh..huh..huh’声和‘k’lick..k’lick...’的清脆音乐声。幼鸟求食时发出高音的‘reeeeuh....reeeeuh...’声。

生活习性:偏好广阔的浅水湿地,如沼泽、河流、湖泊、泛滥地带、盐沼及红树林,尤其喜欢有密集水生植物覆盖的区域。迁徙模式多样,北部种群迁往非洲北部或亚洲温暖地区过冬。日间活动,夜间在沿海地区觅食,受潮汐影响。以水生昆虫、甲壳类、蠕虫、软体动物、小鱼等为食,通过侧向扫动喙部过滤食物。

生长繁殖:春季繁殖,筑巢于地面或树上,巢由棍枝、芦苇和草茎构成,位于湖泊、河流中的岛屿或密集植被中。每次产卵3至4枚,孵化期约24至25天,幼鸟孵化后45至50天左右离巢。繁殖期发出类似小猪哼哼的声音及喙击声。

区别辨识:黑脸琵鹭相比,白琵鹭体型稍大,面部黑色较少,喙端黄色,面部裸露皮肤黄色。繁殖期有明显冠羽,冠羽和胸前羽毛染黄。区别要点在于白琵鹭面部黑色更少,体型更大,喙尖黄色,而黑脸琵鹭喙全黑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全球种群估计66,000至140,000只。历史上曾大幅减少,近年来在欧洲部分地区有所恢复。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地理分布:繁殖于欧洲南部至亚洲中部,从英国、葡萄牙向东至丹麦、巴尔干半岛和黑海,亚洲横跨黑海至朝鲜半岛,以及中东、南亚等地。非洲局部繁殖于毛里塔尼亚沿海,红海和亚丁湾沿岸较为常见。

其他:荷兰的国鸟,曾在英国广泛分布,后于1668年左右在当地绝迹,近年有少量繁殖记录。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琵鹭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