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喉杂鹛(英文名:Stripe-throated Jery,学名:Neomixis striatigula),是雀形目扇尾莺科杂鹛属的小型鸟类,为马达加斯加特有种。其显著特征为下体条纹明显,常见于雨林、棘森林和灌木丛中,偶尔在干燥落叶林中发现。通常与其他小型鸟类群居,鸣声悠长甜美,东部种群的鸣声为起伏的颤音,西部种群则为复杂高音和低颤音的组合。
外形特征:体长约12厘米,拥有黑色眼纹和淡黄超眉纹,通常延伸至眼后。背部橄榄绿,颈部和上背略灰,飞羽深色带窄边黄缘。喉部和下体灰白色,胸腹部泛黄,胸部有模糊的橄榄条纹。腿棕色,喙黑。雄雌外观相似,幼鸟未详述。Sclateri亚种比指名亚种颜色更深,胸部条纹更重。
鸣叫特征:鸣唱为一系列高音调的悦耳音符,逐渐升至高潮,东部种群的鸣声节奏较快且音质更清脆,西部种群则音调高低起伏,有时包含嗡嗡音。
生活习性:广泛栖息于各种林地环境,从雨林到红树林,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约1800米。主要以昆虫为食,从树叶和枝条上觅食。常与牛顿莺(Newtonia)、马达加斯加白眼鸟(Zosterops maderaspatana)、马岛寿带等混群觅食,动作较慢,不如敏捷。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夏季雨季,11月至1月。雄鸟会在显眼的位置唱歌。巢为椭圆形的轻巧球状,侧上方入口,由草、叶和其他植被通过蜘蛛网和植物绒毛固定,外部装饰有枯叶,悬挂于离地1-2米的小灌木上。每窝产3-5枚蓝白色带有黑褐色斑点的蛋,大小约为15.2-15.4mm x 11.1-11.4mm,孵化和育雏期未知。
区别辨识:与北杂鹛相比,体型更大,喙色更深,脸部标记明显。与绣眼马岛莺相比,体型较小,背部更绿,眼纹较弱,胸部有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西北部、西南部和东部,从海平面至约800米的高度。
其他:在多个保护区中均有记录,如Marojejy国家公园、Andohahela国家公园以及Manongarivo和Anjanaharibe Sud特别保护区。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纹喉杂鹛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纹喉杂鹛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