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岩燕(英文名:Rock Martin,学名:Ptyonoprogne fuligula),是雀形目燕科岩燕属的鸟类。小型燕科鸟类,广泛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主要在山区繁殖,但在较低海拔、岩石地带和城镇周边也能找到它们的身影,与大多数燕子不同的是,它们并不依赖水源附近生活。其体长12-15厘米,羽毛以棕色为主,上胸部和翼下覆羽色调较淡,飞行时尾羽展开可见白色斑点。
外形特征:非洲岩燕的成鸟具有土褐色的上体和方形短尾,尾羽末端除中央和最外侧两对外,其余均带有小白色斑点。它们拥有肉桂色的下颌、喉部、上胸部和翼下覆羽,其余下体颜色与上体相似。眼睛呈褐色,喙主要是黑色,腿脚呈棕粉色。性别间外观相似,但幼鸟的上体和飞羽边缘呈浅色。相较于南部非洲的形态,前北部亚种体型较小、色调更淡,且喉部更白。
鸣叫特征:这种鸟类的鸣唱声柔和,通常发出轻微的颤音,还有类似普通家燕的‘trrt’声、鼻音的‘vick’和尖锐的‘twee’接触叫声。
生活习性:非洲岩燕主要栖息在山地、悬崖、峡谷和洞穴等环境,高达3700米以上,但也适应低地生活,尤其在岩石或建筑附近。它们倾向于远离水源。这种燕子善于沿悬崖面猎食飞行昆虫,飞行方式缓慢而富有滑翔,展现出较高的灵活性。
生长繁殖:繁殖期主要集中在8月至9月,通常会筑巢于避风的水平表面,或是岩石壁或墙面的四分之一球形凹陷处。巢由数百个泥团构成,内部铺垫干燥的草或羽毛。每窝产卵2至3枚,蛋壳呈淡黄色,带有深褐色或灰褐色斑点,孵化期为16-19天,双亲共同承担孵卵和喂养雏鸟的责任,直到雏鸟离巢。
区别辨识:非洲岩燕与多数非洲燕子相比颜色较为暗淡,与沙燕属的鸟类和其他岩燕种类有明显的区别。与苍白岩燕相比,它的体型更大、色调更深;与沙燕相比,它更为健壮,尾羽有白色斑点,缺乏胸带。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非洲岩燕在非洲大陆广泛分布,北至尼日利亚、乍得和埃塞俄比亚,主要在适宜的山地或悬崖环境中繁殖。除了本地迁徙或繁殖后下降至较低海拔,它们基本保持留鸟状态。在刚果的分布情况尚不确定。
其他:非洲岩燕的巢穴可能会被小雨燕强行占据。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非洲岩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