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求斯短脚鹎

Mauritius Bulbul Hypsipetes olivaceus

毛里求斯短脚鹎(英文名:Mauritius Bulbul,学名:Hypsipetes olivaceus),是雀形目鹎科短脚鹎属的特有种鸟类。中等体型的暗灰色鸟,具有黑色顶冠和胡萝卜色的喙,仅见于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岛。主要栖息于残存的湿润森林、次生林和一些以外来树种为主的森林中,现在大多局限于中高海拔地区。

外形特征:该鸟体长25至27厘米,体重介于69至79克之间,雌雄外观相似。特征为醒目的粉橙色喙,松散且尖锐的可竖立冠羽。头部橄榄灰绿色,带深色条纹;顶冠和颈背非常深的橄榄绿至黑色,略带光泽;脸颊、耳羽和后顶冠上半部橄榄灰绿色;后颈暗橄榄灰绿色,带深色条纹;背部深绿橄榄色,带褐色条纹;臀部稍棕暖色;尾巴和翅膀橄榄棕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边缘绿灰;喉咙、胸部和两侧暗绿灰色;腹部黄灰色;后侧淡肉桂色;下尾覆羽脏黄色,羽轴棕色;虹膜深红棕色;喙粉色至橙色,通常远端较暗;腿橙黄色或粉红色。幼鸟在离巢后不久会换羽,此时外观类似成鸟但更灰暗,缺乏成年鸟的鲜艳特征。

鸣叫特征:鸣声为一系列杂乱但多变的咔嗒、金属和刮擦音,常自高枝发出。叫声包括“chek”音和长“mew”。

生活习性:毛里求斯短脚鹎主要食用果实、节肢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偶尔也会吃花和花蜜。它取食多种本土和引入的水果,以及葡萄、苹果、木瓜、桑葚、覆盆子和樱桃等。它也以花蜜为食,曾在异国的牵牛花和本地的Nuxia上观察到其采食花朵的行为。它捕食的动物主要是树栖昆虫,包括叶䗛、直翅目(如灌木蟋蟀)、蝉、鳞翅目(成虫和幼虫)和蜻蜓。原生的昼行壁虎(Phelsuma)占所识别动物食物的30%,可能因为体积大而构成较高比例的食物量。通常单独、成对或家族群活动,最多见到八只一起。严格树栖,极少从地面觅食。通过在叶片基部、树枝和笨拙的飞扑捕食动物猎物,有时会冲入密集的树叶中追捕被惊扰的小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南半球夏季,雌鸟会在由草和根制成的巢中产下两枚粉红色的蛋,孵化期为14至16天。

区别辨识:与雄性毛里求斯鹃鵙相比,毛里求斯短脚鹎可通过橙色喙和许多其他细节轻松区分。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岛,属于马斯克林群岛中部。

其他:曾经受到森林转变为茶园和入侵杂草的影响,以及蟹猴的捕食威胁。1970年代中期,只剩下约200对,但随后的保护措施阻止了其数量的继续下降。1993年统计有280对。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毛里求斯短脚鹎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毛里求斯短脚鹎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