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臀短脚鹎(英文名:Buff-vented Bulbul,学名:Iole crypta),是雀形目鹎科伊俄勒短脚鹎属的鸟类。常见于南缅、泰国西南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及周边岛屿。其自然栖息地为热带湿润低地森林,由于栖息地丧失而面临威胁。
外形特征:中等体型(20-20.5厘米),外观单调,具长而细的喙。头部顶部暗橄榄褐色,眼周烟灰色渐变为耳羽的灰棕色;上体呈暗橄榄褐色,尾羽覆羽深红棕色;翼橄榄褐色,次级飞羽外缘带亮红橄榄色;尾羽统一深红棕色;下体颜色从苍白奶油色的腹部到带有灰棕色中心的尾下覆羽不等;眼睛灰白色;上喙深粉角质色,下喙基部淡粉色至灰色;腿黄色至粉棕色。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喙色浅,翼羽和次级飞羽边缘色淡,眼睛浅棕色。
鸣叫特征:发出‘er-whit’或‘wher-it’的音乐性叫声,第二个音符更尖锐、更金属质感,类似黄眉绿鹎的叫声,但音调更高,鼻音较少。也发出平缓的‘whirr’声。最常见的叫声为‘cherrit’、‘chewit’、‘bueik’或‘whe-ic’,接近灰眼短脚鹎的叫声,但更丰富,持续时间略长,带轻微上扬的语调,有时以短暂系列发出,间杂尖锐的哨音。
生活习性:广泛食性,以果实和昆虫为食。主要吃无花果(Ficus属),包括榕树,以及马来西亚半岛Kerau地区研究的25种无花果中的17种,果径平均范围5.4-27.4毫米。在婆罗洲吃水果和浆果(如Trema orientalis和Cissus)。在苏门答腊的标本胃中含有果皮和种子。昆虫食物包括直翅目昆虫和双翅目幼虫。在森林内部冠层和中间层觅食,偶尔在林缘下降至较低处,在结果的灌木丛中觅食,但从不下降至地面。敏捷追逐受惊的猎物,对经过的昆虫做短距离飞扑。
生长繁殖:在马来半岛的繁殖期为4月至7月,有报告称自1月起开始繁殖,但在3月观察到发育良好的幼鸟。每窝产2枚卵,由双方共同照顾离巢雏鸟。关于繁殖的其他信息缺乏。
区别辨识:与灰眼短脚鹎的区别在于脸部纯灰色与深色头部形成更鲜明对比,尤其在眉毛部分,翅膀较不橄榄色,下体颜色较不含红棕色,尾下覆羽无红棕色调,喙更大。与黄眉绿鹎相比,叫声更尖锐、更金属质感。
保护现状:IUCN:NE(未予评估)。由于低地森林正在从巽他群岛消失,种群可能正在减少。然而,该物种对严重退化栖息地的容忍意味着它不会立即面临灭绝风险;实际上,在边缘、受扰和次生森林中至少与在成熟森林中一样常见,因此可能是从选择性伐木中获益最大的鹎类之一。全面的森林清除对其不利。
地理分布:远东地区:马来半岛、安纳巴斯群岛(马来半岛东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巴图群岛(苏门答腊中部西部)、廖内群岛(苏门答腊中部东部)、邦加岛和勿里洞岛(苏门答腊南部东部)以及北纳土纳群岛(婆罗洲西北部)。
其他:曾被分类在Hypsipetes和Microscelis属。黄臀灰胸鹎原被认为是棕臀短脚鹎的同种,直到2017年IOC将其分类为独立物种。别称包括crested olive bulbul、dull-brown bulbul和Finsch's olive bulbul。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棕臀短脚鹎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