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眼短脚鹎

Grey-eyed Bulbul Iole propinqua

灰眼短脚鹎(英文名:Grey-eyed Bulbul,学名:Iole propinqua),是雀形目鹎科伊俄勒短脚鹎属的鸟类。生活在东南亚的鸣禽,其自然栖息地为亚热带或热带湿润低地森林。在中国,灰眼短脚鹎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外形特征:体长17至19厘米,体重约26克。外观相对纤细,呈暗淡色调,头部较小。头顶至颈背为暗橄榄红褐色,眼上至眼上方、上脸及耳羽为烟灰色;背部至臀部为橄榄棕色,尾上覆羽深红棕色;翅膀橄榄棕色,外侧次级飞羽和初级飞羽边缘更亮的橄榄色,三级飞羽和内侧次级飞羽带青铜光泽;尾巴均匀深红棕色;下巴和喉咙为暗白色,羽毛稍显延长;中胸淡黄色,两侧和两胁为灰橄榄棕色,形成明显的斑块;腹部奶油色,带有橄榄棕色调,下尾羽统一为赤褐色。虹膜清澈灰至白色,与黑色眼睑边缘形成对比;喙上颚黑褐色,下颚淡蓝灰色;腿为粉棕色到紫棕色。雌雄相似,幼鸟整体较成鸟暗淡,虹膜呈浅棕色。

鸣叫特征:发出独特的响亮、扁平且非常鼻音的‘uuu-wit’或‘berret’叫声,第二声重读但不上扬;在交趾支那(亚种innectens)叫声略为不同,‘whii-it’和更平的‘wowh’或‘weeao’。偶尔发出柔和的哨音。叫声不如Alophoixus物种嘈杂。

生活习性:偏好常绿热带次生林及灌丛,栖息于阔叶常绿和混合落叶林及其边缘,也能适应(甚至偏好)次生林和受扰动的植被,尤其是竹子或藤本植物丰富的环境,尤其在林间空地、道路、小径和河流附近。活动高度自低地至海拔1000米,偶尔可达1500米。主要以果实和昆虫为食,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但在结果树上有时会形成较大的群体。在树冠层和中层觅食,不下降至地面。相对羞涩,不易察觉。

生长繁殖:在泰国考艾国家公园,筑巢季节从中一月持续至至少五月初;两个巢穴中分别在三月和四月发现含卵。巢位于约10米高的Dipterocarpus gracilis枝丫中。巢为整洁的杯状结构,由叶片和蜘蛛网以及马尾状真菌菌丝粘合而成,内部衬有木质攀缘植物的细小气根。每巢含三个蛋,蛋壳为偏白色,散布少量深色斑点,集中在较宽的一端。仅雌鸟筑巢和孵卵,但雄鸟协助喂养雏鸟和保护巢穴。

区别辨识:黄臀灰胸鹎相比,灰眼短脚鹎具有更红棕色的下尾羽,翅膀更偏橄榄色,下体带黄色调,眉纹更灰。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当地相对常见,但由于识别问题可能经常被忽视。在中国南部可能并不普遍。鉴于其在严重退化或恢复中的栖息地中生存的能力,总体上应该是安全的。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南亚,包括中国的西南地区。

其他:目前承认五个亚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眼短脚鹎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