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颊鹎

Himalayan Bulbul Pycnonotus leucogenys

白颊鹎(英文名:Himalayan Bulbul,学名:Pycnonotus leucogenys),是雀形目鹎科鹎属的鸟类。拥有醒目的黑白色头部和羽冠,背部棕色,腹部淡黄色。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及周边地区,包括阿富汗、不丹、印度等地。该物种适应性强,常见于森林、灌木丛、花园甚至城镇中心。

外形特征:中等体型,约18厘米长,翼展25.5至28厘米,平均重30克。头部、喉咙和羽冠黑色,脸颊显眼的白色斑点,背部和长长的尾巴呈棕色,腹部颜色较浅。两性羽毛相似,雄雌幼鸟的区别在于幼鸟羽毛颜色较淡,整体偏棕。

鸣叫特征:鸣唱为短促而响亮的咕噜声,包含沙哑音符和清澈音符,如'chik, chek, churr-Wick',有时仅发出'churr-Wick'声。还有更复杂、音符更多、节奏更自由的版本。

生活习性:栖息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森林和灌木地带,冬季会迁移到低海拔地区。常在成对或小群中活动,冬季形成大群。以浆果、果实、花蜜、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生长繁殖:筑巢活动主要由雌鸟承担,巢为杯状,位于树木或灌木丛低处。一窝通常产3至4枚蛋,孵化期约为12天,幼鸟在9至11天后离巢。一年中可能育雏多次。

区别辨识:与其他鹎属鸟类相比,具有明显的前倾羽冠,黑色面部和喉咙,黄色臀部和尾下覆羽。与白耳鹎的区别在于更为突出的羽冠、头部图案、黄色而非橙黄色的臀部,以及更细长的喙。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包括北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地。冬季迁徙至低海拔平原。

其他:是巴林的国鸟,与人类共生,有时被视为农业害鸟,因其会损害作物如豌豆、醋栗和覆盆子。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颊鹎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