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耳鹎(英文名:White-eared Bulbul,学名:Pycnonotus leucotis),是雀形目鹎科鹎属的鸟类。具有醒目的白色耳斑,分布于欧亚大陆西南部,包括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其体形圆润,毛色灰褐色,尾羽较长,尖端白色。
外形特征:白耳鹎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长度约17.5至19厘米,体重在18至35克之间,具体取决于亚种。其头部和喉咙呈黑色,侧面有显著的白色斑块,上身相对淡灰色,臀部更浅。胸部颜色较淡,几乎与下腹部相同。肛门和尾下覆羽亮橙黄色。虹膜深棕色或榛色,裸露的眼环灰暗至淡黄色。喙黑角质色,腿蓝灰色至石板黑色。性别相似,幼鸟头部呈棕色,身体、翅膀和尾巴颜色较淡,尾下覆羽黄色较浅。
鸣叫特征:白耳鹎的鸣唱短暂而悦耳,流畅。发出低沉沙哑的‘chuk’声以及柔和的叫声,类似其歌曲的组成部分。
生活习性:栖息于干燥的森林、灌木丛、森林边缘、公园和花园等低地环境。常见于城市和城镇部分地区。以果实、花蜜、芽、大量昆虫如毛虫、飞蚁和白蚁为食。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有时会形成20至30只的群落。会在地面快速突袭或长时间跳跃寻找昆虫、种子和其他食物,探查花朵以吸食花蜜或捕获其中的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一般在2月至9月,伊拉克通常在4月至7月,印度(旁遮普邦和古吉拉特邦)在7月至9月。可能有社群繁殖现象,需要进一步验证。筑巢材料包括细枝、根须、草和其他植物纤维,巢通常建在离地面0.8至3.2米的高度,多数在各种灌木或小树中。每窝产2至4枚卵,孵化期为13至14天,由雌鸟承担,雏鸟由双亲喂养,巢居期为9至11天。
区别辨识:与白颊鹎相比,白耳鹎体型略小,无冠,喙更厚更短,肛门颜色不同。种族mesopotamia平均比指名种稍大,翼和尾更长,喙更大更粗壮,眼环黄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欧亚大陆的西南部,包括印度次大陆、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阿富汗南部、伊朗沿海、伊拉克两河流域、科威特和巴林岛。已被引入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塔尔等波斯湾国家。
其他:此物种与人类共生,除了少数沙漠地区的灌溉问题外,面临无重大威胁。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耳鹎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