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颈䴙䴘(英文名:Red-necked Grebe,学名:Podiceps grisegena),是䴙䴘目䴙䴘科䴙䴘属的鸟类。繁殖羽时颈部呈红色,具有明显的银灰色脸颊和黑色顶冠。冬季时,可见其脏褐色颈部、白色喉部和几乎全黄的长喙。分布广泛,繁殖于北美、欧洲及亚洲的北部湖泊与沼泽地带,冬季则主要活动于海洋。筑巢于漂浮的植物上,常潜水捕食鱼类。
外形特征:成年赤颈䴙䴘体长40-56厘米,翼展77-88厘米,体重692-1600克。繁殖羽头部有黑色顶冠,脸颊银灰,胸部红棕色,背部暗灰,腹部白色。冬季羽色较暗淡,头顶暗灰,脸颊白色,喉部及前颈白色或浅灰色,后颈暗灰色。喙黄色基部,尖端暗色。雌雄相似,但雄鸟略大。幼鸟头部条纹状,面部有条纹,颈部淡红色,喙部有显著黄色。
鸣叫特征:赤颈䴙䴘在繁殖季节非常喧闹,发出响亮的鸣叫声,包括哀号般的叫声和一系列的呱呱声、咕噜声、嘶嘶声和嗡嗡声。
生活习性:赤颈䴙䴘栖息于内陆淡水湖泊、沼泽和水塘,偏好有丰富水生植物的环境。非繁殖季节则多见于沿海海岸及河口。白天活动,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迁徙时成小群。善于游泳和潜水,面对威胁时多通过潜水或躲藏于水生植物中逃避,很少起飞。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5-7月,求偶时雄鸟和雌鸟会共同展示复杂的仪式,包括头摇、平行急驰和绿藻互赠。巢建于漂浮的植物上,产卵4-5枚,孵化期20-23天。雏鸟早熟。
区别辨识:赤颈䴙䴘比黑颈䴙䴘和角䴙䴘体型更大,颈部和喙较长。与其他近缘物种如角䴙䴘相比,赤颈䴙䴘体型更大,喙更黄,脸颊颜色更浅。在冬季,与其它水鸟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头部图案和黄色喙基。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北美、欧洲中部和东部、土耳其、西伯利亚亚北极区、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至魁北克省西南部。冬季主要分布于海洋,包括北美和东亚的沿海地区。
其他:赤颈䴙䴘春季于3-4月迁徙,秋季于9月末-10月初迁徙。在中国,繁殖于东北湿地,迁徙途经东北,有记录在河北、福建及广东越冬。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赤颈䴙䴘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