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䴙䴘

Black-necked Grebe Podiceps nigricollis

黑颈䴙䴘(英文名:Black-necked Grebe,学名:Podiceps nigricollis),是䴙䴘目䴙䴘科䴙䴘属的鸟类。以其独特的黄色耳簇羽毛著称,耳簇羽毛在繁殖季节会伸展至耳羽后方。分布广泛,包括欧亚大陆、非洲部分地区、北美西部乃至中美洲,以及中国。常栖息于沼泽、池塘、湖泊或有覆盖物的溪流。

外形特征:繁殖期的黑颈䴙䴘成鸟头部、颈部、胸部和上体呈黑色至黑褐色,侧翼为栗色,腹部为白色。脸颊处有扇形的黄色耳簇羽毛。非繁殖期则整体呈灰黑色,头顶和颈背有灰黑色条纹,脸颊污白色,颈部灰白。幼鸟颜色较暗,带有棕色调。成鸟在繁殖期具有尖顶状的头部轮廓,喙细长。

鸣叫特征:在繁殖季节发出安静的上升音调的'ooeek'叫声,同时也会发出低沉快速的颤音用于领地宣告和求偶。

生活习性:栖息于淡水湖泊的植被区域,高度群居,形成大群落。迁徙期间,前往盐湖换羽,之后迁往南欧、东非、亚洲东部、南非等地过冬。偏好盐水环境,尤其在富含卤虫的超盐湖中大量聚集。

生长繁殖:在开放湖泊的浅水中建造浮动巢穴,由植物构成,通常位于植物群落中。繁殖季节从春季到夏季,筑巢后产卵3至4枚,孵化期约21天。孵化后约10天,亲鸟会将雏鸟分开照料,雏鸟约10天后开始独立,3周左右离巢。

区别辨识:角䴙䴘相似,但角䴙䴘的颈部和耳簇为红棕色,耳簇位置更高。非繁殖期,角䴙䴘的颈前更白,头部两侧和头顶之间的界限分明,而黑颈䴙䴘的颈前为灰色,头部两侧也是灰色,界限模糊。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保护级别:Ⅱ级(2021.02.05)

地理分布:繁殖区:欧亚,非洲,北美,中美:温带海洋欧亚大陆至Russian China远东部和东北部,非洲东部,南部,加拿大西南部和美国西部,中西部至墨西哥中部 非繁殖区:至海岸线,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黑海和里海,印度次大陆西北部,中国东南部,朝鲜半岛和日本,墨西哥南部和美国中东部

其他:黑颈䴙䴘在换羽期间会变得无法飞行,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换羽后,它们会大幅增加体重,准备长途迁徙至越冬地。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颈䴙䴘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