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头䴙䴘

Hoary-headed Grebe Poliocephalus poliocephalus

灰头䴙䴘(英文名:Hoary-headed Grebe,学名:Poliocephalus poliocephalus),是䴙䴘目䴙䴘科灰头䴙䴘属的小型水鸟。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头部银白色条纹,常见于澳大利亚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数量稳定,约有50万只。偏爱开阔的水域环境。

外形特征:灰头䴙䴘体型较小,约27至30.5厘米长,体重220至260克。成年繁殖期的头部为棕色灰色,顶部至后颈中部颜色较深,额头至眉线处色泽较为单一,其余部分覆盖着细长的银色毛发,形成独特的条纹外观。嘴基部有一条明显的白色线条延伸至下眼下方,有时可达耳覆羽前部。非繁殖期时,外观更加淡雅,头顶和后颈呈暗灰至灰黑色,脸部、喉部、上颈两侧及前颈呈白色,有时带淡褐色调。上体及上翼为棕色灰色,次级飞羽和内侧主翼覆羽有大的白色边缘。下体颜色从暗灰棕色到淡黄褐色不等,腹部为奶油白色。喙黑色,尖端象牙色;腿橄榄色至深灰色。

鸣叫特征:通常保持沉默,是最不善于发声的䴙䴘之一。偶尔发出低沉的咕噜声作为示警或联系叫声,群聚时会发出短促的低沉咕噜声,但声音传播距离有限。

生活习性:偏好开阔无遮蔽的湿地,包括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水域,也会出现在因大雨形成的临时水体,尤其是在澳大利亚干旱内陆。常见于大型淡水体,偶尔在小型农场池塘或水塘,以及咸水湾和河口、受保护的海岸、溪流和入海口,尤其在冬季更为普遍。日间活动,擅长潜水觅食,主要食物为小型节肢动物和少量鱼类。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随降雨而变,一般在10月至次年1月,南部地区较为固定,北部则更不稳定。群体繁殖,巢间距仅约1米,巢由水生植物构成,漂浮于水面,与水下植被相连。一窝产3至5枚蛋,孵化期20至25天。雏鸟身上有浅棕色绒毛,带有黑色条纹,腹部颜色较浅。

区别辨识:与其他同属物种相比,灰头䴙䴘的头部条纹和白色的下颌线是其独特标志。与黑喉小䴙䴘相比,非繁殖期的灰头䴙䴘头部和颈部的白色更为明显。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州。非繁殖期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和塔斯马尼亚州(除远东北部和中南部)。偶尔在新西兰发现,但不如在澳大利亚那样常见。

其他:灰头䴙䴘的种群对人造水体的建设有响应,如大坝、水库和净水厂,这可能促进了其在传统上因干旱而不适宜生存地区的扩张。然而,澳大利亚内陆的完整淡水湿地正因农业用水需求增加而变得稀缺,可能对其造成潜在威胁。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头䴙䴘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