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雀百灵(英文名:Grey-backed Sparrow-Lark,学名:Eremopterix verticalis),是雀形目百灵科雀百灵属的鸟类。别称有时与黑耳雀百灵混淆。该鸟以灰黑色为主色调,双翼带有灰白色斑纹,脸部和后颈有显著的灰白色块。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和中南部的半干旱地区,栖息于干燥的草地、灌木覆盖的平原和矮山。
外形特征:灰背雀百灵体长约12至13厘米,体重约13至21克。雄鸟具有灰褐色背部和翅膀,带有鳞片状图案,头部黑色,配有大胆的白色耳斑延伸至颈背。雌鸟外观较单调,根据地理分布变化,但总有一块深色腹部斑块,整体比其他雌鸟雀百灵更淡。幼鸟上部颜色比雌鸟更深,面部呈淡红栗色,喉部和胸部淡黄色,斑点更深,腹部斑块较小且颜色更深。成年雄鸟在幼鸟换羽后1至2个月获得斑驳的幼年羽毛,一年左右完成第一次换羽获得成年羽毛。
鸣叫特征:雄鸟的鸣唱通常在空中展示,由一系列简单的音符组成:“shreep shreep shrup-up shreep-eep”。飞行叫声柔和,为“pink”,比黑耳雀百灵的声音更干净、更高。被惊扰时从巢中发出“prink”的声音,喂食雏鸟时发出轻柔的“tsee-ree”叫声。
生活习性:灰背雀百灵栖息于半干旱地区的草地,也见于稀疏的灌木林、休耕田和南非西部开普省的小麦田。偏好卡拉哈里沙漠中的淡色钙质平地和河床而非红色沙地。在核心分布区外,偶尔会出现在各种较湿润的草原。它们在开阔的低地平原上生活,山区较少见。以种子为主要食物,也会食用少量绿色植被和昆虫,如白蚁、蚱蜢、蚂蚁和甲虫。雨后,它们的胃中会发现大量的Hodotermes收获白蚁,这可能与白蚁有翅型的大量出现有关。雏鸟主要以昆虫喂养,尤其是收获白蚁。
生长繁殖:雄鸟求偶时会在空中鸣唱或在高空拍打翅膀。巢建在地面凹陷处或草丛中,由杂草叶片和细蒿秆构成,表面多有杂草遮掩,呈杯状。繁殖季节在5至6月间,每窝产卵2至5枚。卵近黄白色,表面光滑带有褐色细斑,大小约为23毫米×18毫米。孵化期大约15天,雏鸟破壳而出时全身裸露,仅部分长有绒羽,7天后睁开双眼。
区别辨识:雄鸟与雌鸟在羽毛上有明显差异,雌鸟颜色更淡,腹部有深色斑块,这有助于与其他雌鸟雀百灵区分开。幼鸟颜色比雌鸟更深,特征更为明显。不同亚种在上部颜色和翼覆羽边缘宽度上有所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和中南部,具体包括AF: s, sc地区。
其他:灰背雀百灵在系统学历史上有四个亚种被认可。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灰背雀百灵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灰背雀百灵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