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耳雀百灵(英文名:Black-eared Sparrow-Lark,学名:Eremopterix australis),是雀形目百灵科雀百灵属的鸟类。小型鸣禽,雄鸟特征鲜明,全身大部分为黑色,雌鸟则呈红褐色并带有深色条纹。该物种分布于非洲南部,包括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部至南非,偏好干燥的大草原、半沙漠或有稀疏植被的沙漠区域。
外形特征:雄鸟头、颈、下体、腹部和翼下均为黑色,双翼和翼下的羽毛为红褐色,羽缘略带黑色。雌鸟上体为红褐色,带有更深的条纹,羽缘泛白,稍带黑棕色斑纹。嘴较粗壮,呈圆锥状,鼻孔上有悬羽掩盖,翅膀稍尖长,尾较翅短,跗跖后缘较钝,具有盾状鳞,后爪长而直。
鸣叫特征:雄鸟的鸣唱主要是在地面发出短暂的啾啾声,而在空中展示飞行时则发出一系列简单的嗡嗡音。群鸟被惊飞时的合唱比的叫声更深沉、不那么尖锐。
生活习性:黑耳雀百灵常于地面行走或振翼作波状飞行,偏好在干燥的大草原、半沙漠或有稀疏植被的沙漠区域活动。它们在地面或飞行时鸣唱,高飞时直冲入云,善于奔走,受惊时常藏匿不动,利用保护色躲避天敌。主要以草籽、嫩芽为食,也会捕食昆虫。
生长繁殖:巢由雌鸟在凹陷的地面上建造,通常安置在松软的沙质地形上,巢外缘用小卵石或沙子加固,内部由杂草草叶和细蒿秆构成。每窝产4枚卵,孵化期为8至12天。雏鸟出生后赤身裸体,仅部分部位有绒羽,7天后睁开双眼。幼鸟在8天后离巢,15至20天后能飞行。
区别辨识:雌鸟通过其全黑的翼下和缺乏黑色腹部斑块与其它雌鸟雀百灵区分开来。与栗背雀百灵的区别在于其背部颜色均匀,与灰背雀百灵的区别在于其上体颜色更深,以及翼下黑色覆盖更广。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在非洲南部,包括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南部至南非。在纳米比亚,从北Namaqualand向南延伸;在博茨瓦纳,主要出现在Kalahari-Gemsbok国家公园;在南非,广泛分布于Great Karoo地区。
其他:该物种在历史上的繁殖记录显示可能的分布范围收缩,特别是在前Transvaal地区,自1870年后未再有记录。核心分布区在正式的保护区中代表不足。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耳雀百灵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耳雀百灵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