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白眉山雀(英文名:Mountain Chickadee,学名:Poecile gambeli),是雀形目山雀科高山山雀属的鸟类。小型的山地森林鸟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眼睛上方有一条白色条纹,将黑色的顶冠和眼罩分开。分布于北美的西部地区,包括美国西部及加拿大南部,直至墨西哥西北部的山地。常栖息于高海拔的针叶林地带。
外形特征:北美白眉山雀体型小巧,平均长度约为128.4毫米(雄鸟)至122.8毫米(雌鸟),体重约11.2克。头部顶部至眼睛下方为黑色,形成独特的黑色帽状图案。额头和眉线为白色,中断了黑色的帽状区域。脸颊呈灰白色,背部、翅膀和尾巴为灰橄榄色至淡褐色,腹部和胸部为灰白色。两性外观相似,但在繁殖季节,雄鸟的泄殖腔凸起较大,雌鸟则有孵卵斑。幼鸟与成鸟外观类似,但成鸟体型更大。
鸣叫特征:其叫声为沙哑的“chick-adee-dee-dee”,而歌声为3到4个音符的下降哨音,类似“fee-bee-bay”或“fee-bee-fee-bee”,有时听起来像是在吹口哨说“Cheeseburger”。
生活习性:北美白眉山雀栖息于西部山地的干燥针叶林区,高度活跃且敏捷,常在小枝和细枝上跳跃,甚至倒挂在松果上。冬季时,它们会与金雀鸟和旋木雀混群活动。全年访问鸟食台,食用牛油果、黑油葵花籽和尼杰尔种子。以昆虫为主食,夏季和繁殖季节尤为明显,同时也摄取松果种子和其他植物种子。
生长繁殖:它们实行一夫一妻制,每年繁殖1到2窝,每窝平均产5至9枚蛋,蛋壳白色带赤陶色斑点。孵化由雌鸟承担,为期14天。雏鸟为晚成雏,需在巢中停留21天,期间双亲共同喂养。
区别辨识:与北美其他山雀的区别在于其头部黑色部分被一条白色眉线分割。与黑顶山雀相比,其翼羽和次级飞羽边缘较淡,翼展较大,尾部相对更短,喙部更大,上体有橄榄绿至淡褐色调,侧翼颜色介于烟灰色和浅橄榄色之间。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北美白眉山雀广泛分布于美国西部、加拿大南部直至墨西哥西北部的山地,常见于高海拔的针叶林地区。
其他:该物种在繁殖季节结束时,会形成由几只成鸟和一些幼鸟组成的群体。幼鸟通常独自度过夏天,但在冬天会与成年鸟群汇合。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北美白眉山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北美白眉山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