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冠山雀

Grey-crested Tit Lophophanes dichrous

褐冠山雀(英文名:Grey-crested Tit,学名:Lophophanes dichrous),是雀形目山雀科冠山雀属的小型鸟类。其特征在于拥有一顶显眼的向上翘起的大型灰色羽冠。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缅甸,中国的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常见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针叶林或灌木丛。

外形特征:褐冠山雀体长约11.5-12.5厘米,体重约11.2-14克。整体呈灰褐色,腹部橙黄色,颈部有狭窄的白色条纹,耳后有一黑色新月状斑纹。头部具有独特的长而直立的灰色羽冠,上额浅色,头顶和羽冠颜色较深。上体主要是均匀的灰褐色,边缘微带黄褐色;尾部暗淡的棕灰色,翼羽黑色,边缘稍淡;脸颊、耳羽和喉部淡黄褐色,尖端略带灰色,形成斑驳的效果;胸前有一条白色的半环形条纹,下巴和喉咙灰黄或灰棕色;下体橙黄色,有时带有温暖的棕色调,腹部和臀部更白。幼鸟类似成鸟,但羽冠较短,上体颜色略深,臀部微带黄褐色,脸颊、耳羽和喉咙更淡,少有黄褐色。性别相似,种族间差异不大。

鸣叫特征:褐冠山雀叫声较为柔和,包括尖细的‘zee’或‘zai’声,快速而断断续续的‘ti-ti-ti-ti-ti’或‘tirrit tzit tizit’声,还有更柔和的‘sip-sip-sip’或‘sip-pi-pi’声,以及一系列‘whee-whee-tz-tz-tz’的歌曲,其中融入了各种呼叫音和颤音。

生活习性:褐冠山雀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偶尔加入混合物种的觅食队伍,与煤山雀和其他莺类一同觅食。它们主要在森林的中下层觅食,冬季时也会在地面寻找食物,尤其是在矮杜鹃和桦树灌木下收集食物。食物以昆虫和幼虫为主。

区别辨识:与其他山雀科鸟类相比,褐冠山雀的显著特征是其独特的灰色羽冠和橙黄色的腹部。种族间的辨识要点主要在于羽色的细微差别。

保护现状:IUCN状态未提供。

地理分布:褐冠山雀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至缅甸,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尤其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针叶林或灌木丛中。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褐冠山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褐冠山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