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声极乐鸟(英文名:Trumpet Manucode,学名:Phonygammus keraudrenii),是雀形目极乐鸟科号声极乐鸟属的鸟类。大型鸣禽,以响亮的号角般叫声而得名。分布于新几内亚低地雨林、澳大利亚东北部,拥有光泽黑羽,红眼,长圆尾及颈部细小蓬松羽毛。体型大,雄鸟长约31厘米,重130至240克,雌鸟略小,长约28厘米,重130至182克。
外形特征:雄性号声极乐鸟头部、颈部及颈背呈蓝黑色,带绿蓝金属光泽,具细长尖端的颈后羽毛形成醒目的耳羽簇。雌鸟较雄鸟小,色泽较暗淡,头顶和颈部羽毛长度平均缩短。幼鸟呈黑褐色,略带钢蓝色光泽,缺乏成年鸟的紫色彩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获得更亮丽的羽毛和更长的耳羽簇。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刺耳的联络叫声,不同亚种间叫声有显著差异,如清晰的‘whuu-oh’歌曲,羊般的‘maaah’声,展示时的远距离粗哑‘chauw, cher au-au-au-auw, chau-auw’声,以及类似鸽子‘kyeu’的钟鸣般音调。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雨林、山地森林和中海拔森林,偶尔出现在森林边缘或次生林。活动范围通常在海拔200至2000米之间,主要集中在900至1800米。以果实为主食,尤其是无花果,也会捕食昆虫、蜘蛛和小型软体动物。成对或小群聚集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至少从5月至次年1月,雄鸟在特定月份有扩大的睾丸,雌鸟在特定月份准备产卵。展示包括追逐、前突展示、展翅、竖起颈羽和响亮的叫声。巢由卷曲的藤蔓制成,悬挂在树叉上,离地面6至27米。一窝产1至2枚蛋,双亲共同孵卵和喂养雏鸟。
区别辨识:与其他极乐鸟科成员如蓝点辉卷尾、群辉椋鸟和太平洋噪鹃区别的关键特征在于其独特的耳羽簇、颜色模式和叫声。不同亚种在大小、色泽和耳羽簇长度上有细微差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的低地雨林、北部的约克角半岛、阿鲁群岛和德恩特卡斯特劳群岛,澳大利亚东北部。在新几内亚,分布受特定海拔区域限制。
其他:在澳大利亚,曾记录到与黑钟鹊成对出现的巢穴关联现象。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号声极乐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号声极乐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