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鹱(英文名:Black Petrel,学名:Procellaria parkinsoni),是鹱形目鹱科风鹱属的鸟类。在毛利语中也被称为tākoketai,中等体型的黑色鹱鸟,属于风鹱属中最小的种类。仅在新西兰的Great Barrier Island和Little Barrier Island上繁殖,而在海上活动范围广泛,可远至澳大利亚和厄瓜多尔。
外形特征:黑风鹱全身羽毛呈深黑色,仅喙部有浅色斑点。平均体重介于585至989克之间,体长41至46厘米,翼展可达112至123厘米。成年个体的头部和颈部颜色最深,翅膀基部和覆羽略显灰暗。眼睛呈深褐色,喙为象牙黄,尖端和喙峰可能带有灰色调,腿脚为黑色。雄鸟和雌鸟的外观相似,但雄鸟的翼展和喙尺寸略大。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在五月到八月换羽期间,其体羽和飞羽不会更换,喙的颜色可能偏淡,有时带灰色、蓝色或粉色色调。
鸣叫特征:黑风鹱仅在繁殖地和夜间发出声音,主要有三种叫声:Clack是最常见的,由地面或洞穴中的鸟儿发出一连串急促的脉冲声;高音的Throaty Squawks在争斗时发出;Aerial Calls很少被听到。
生活习性:黑风鹱主要栖息在远离海岸的海洋和远洋水域,避免近岸水域,除了在繁殖地周围。它们以头足类动物为主食,辅以少量鱼类和甲壳类动物。通常在夜间觅食,独自或组成最多300只的松散单物种群。常在拖网渔船周围觅食,也接近一般船只。与鲸豚类动物,尤其是伪虎鲸和瓜头鲸有关联。
生长繁殖:繁殖活动始于11月,成鸟于10月中旬返回繁殖地,随后经历约23天的产卵前离巢期。主要在11月20日至12月25日间产卵,幼鸟于4月中旬至7月底离巢。繁殖地活动严格限于夜间。巢穴建在1至3米长的自挖洞穴中,或树根间、空木中,巢材稀少。每窝产一枚白色蛋,平均大小为69.3毫米×50.5毫米。孵化期约为56.5天,由双亲轮流孵卵,每次持续8至17天。幼鸟出生后覆盖黑色绒羽,大约在107天(15周)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白颏风鹱和大黑风鹱相似,但体型较小,喙更细长,颜色较深,缺乏下巴下的小白斑。与淡足鹱相比,体型更小,腿脚呈粉红色,喙为粉色带黑色尖端。是Procellaria属中最小的种类。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位于太平洋的Great Barrier Island和Little Barrier Island(新西兰北岛东北部外海)。非繁殖季节迁徙至澳大利亚沿海水域,墨西哥东南部至厄瓜多尔的中东部太平洋。
其他:曾广泛分布于新西兰北岛和南岛西北部,由于人类活动和掠食者的引入,数量锐减。目前主要在Great Barrier Island和Little Barrier Island上繁殖。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风鹱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