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圆尾鹱(英文名:Beck's Petrel,学名:Pseudobulweria becki),是鹱形目鹱科钩嘴圆尾鹱属的鸟类。小型鹱鸟。这种鸟以美国鸟类学家Rollo Beck命名,曾被认为可能已灭绝,但在2000年代的观察与收集证实了其仍存在,然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可能在美拉尼西亚一带的高山上筑巢。
外形特征:贝氏圆尾鹱全身大部分为深棕色,腹部呈白色,头部和喉部颜色较暗。翅膀下方颜色较深,有明显的白色翼纹。腹部和胸部均为白色。飞行时,其直而略向尖端弯曲的长翅在开阔海域上显得格外突出。
鸣叫特征:贝氏圆尾鹱的声音至今未知。
生活习性:这种鸟主要栖息于海洋中,高度远洋性,具体的繁殖地尚未确认,但可能位于新爱尔兰岛南部的山区。它们以海面捕食为主,常与其它海鸟一同觅食,也曾在与领航鲸共游时被观察到。相比塔希提圆尾鹱,贝氏圆尾鹱对船只更为容忍,更易被吸引到‘鱼饵’附近。
生长繁殖:贝氏圆尾鹱的繁殖细节几乎一无所知,推测繁殖季节可能在2月至8月之间,具体时间尚不清楚。最近的记录是在8月看到一只刚离巢的幼鸟。
区别辨识:与钩嘴圆尾鹱相比,贝氏圆尾鹱体型小约25%,嘴部相对更细长,翅膀更圆。飞行风格更加灵活,翅膀拍打更为松散,滑翔时方向改变更为突然。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可能在新爱尔兰岛的山区南部(位于俾斯麦群岛东北部)。非繁殖期间,分布于俾斯麦群岛东部、布卡岛至特莫图(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以及在Geelvink湾和印尼摩鹿加群岛中北部有记录。
其他:贝氏圆尾鹱的系统发育历史显示其与塔希提圆尾鹱和马斯卡林圆尾鹱独立演化,分子数据支持其为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贝氏圆尾鹱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