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莺雀(英文名:Grey Vireo,学名:Vireo vicinior),是雀形目莺雀科绿鹃属的鸟类。分布于美国西南部至墨西哥西北部,偏好干燥山地的灌木林和树木,尤其是橡树和杜松林。其羽毛呈淡灰色,腹部略白,有淡色眼圈和翼纹,尾羽较长。在干燥岩石斜坡的浓密植被中筑巢,常单独或成对出现,通过鸣叫被发现。与贝氏莺雀和铅色莺雀相似,但可通过栖息环境和体型差异辨别。
外形特征:灰莺雀体长约14厘米,雄鸟略大于雌鸟,全身羽毛呈单调的灰色调,上体较深,下体略浅,腹部偏白。具有一条模糊的翼纹和完整的眼圈,尾羽相对较长,喙短而厚实。两性外观相似,但雄鸟的喙、翼和尾测量值稍大。幼鸟羽毛带有褐色调,翼纹相对明显。在春季和夏季,随着羽毛磨损,翼纹和白色尾缘变得不那么突出。
鸣叫特征:灰莺雀的鸣唱由一系列短促、沙哑的音节组成,如'hu-wee, chu-wee, che-weet, chee, ch-churr-weet, churr, schray',具有独特的频率调节。
生活习性:灰莺雀栖息于干燥的灌木丛中,尤其偏好杜松和矮松树林,海拔高度在400至2500米之间。以昆虫为主食,冬季在墨西哥的种群会额外摄取果实。迁徙行为表现为短途迁移,秋季离开北部繁殖区。
生长繁殖:灰莺雀的繁殖期因地理位置而异,通常在春季开始。它们在距离地面约2米的灌木或带刺树木中筑巢,巢由干草、植物残余、树皮碎片和蜘蛛网构成,内部铺有细草和纤维。每窝产3至4枚白色卵,双亲共同孵化约13天,幼鸟在两周后离巢。
区别辨识:灰莺雀与贝氏莺雀和铅色莺雀相似,但可通过体型、翼纹数量和眼圈颜色进行区分。灰莺雀比贝氏莺雀稍大,翼纹仅有一条,眼圈和眉纹淡色。与铅色莺雀相比,灰莺雀体型小三分之一,仅有一条翼纹,眼圈和眉纹不显眼。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包括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冬季迁徙至墨西哥西北部的索诺拉州西部和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南部,仅在得克萨斯州西南部的大本德国家公园全年留驻。
其他:灰莺雀的尾部侧向抽搐是其独特的行为特征,与莺雀科其他成员不同,类似于蚋莺的行为。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莺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