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莺雀(英文名:Bell's Vireo,学名:Vireo bellii),是雀形目莺雀科绿鹃属的鸟类。小型昆虫食性新热带迁徙鸟类,繁殖于美国中南部至西南部及墨西哥北部,冬季主要栖息于墨西哥中部和南部。该鸟以密集植被为生,常近水源,外观较为暗淡,两性羽毛相似,无显著差异。东部个体色彩更鲜明,背部橄榄绿色,侧腹黄色;西部个体颜色从上部暗橄榄色至整体灰暗,翼条白色,尾长,活动时频繁摆动。
外形特征:体长115至125毫米,体重7至10克。翅短而圆,使尾显长。喙短直,尖端钝,基部略扁。全年羽毛颜色无性别差异,通常上部灰至绿色,下部白至黄色,胸部无斑纹。眼圈淡白,双翼具两道浅色翼条,下翼条更为明显。幼鸟羽色似成鸟夏季褪色,更白且翼条更清晰。"最少贝氏莺雀"( pusillus)幼鸟脸颊和额头呈淡白色,翅膀和尾巴绿色。
鸣叫特征:叫声为粗糙的两节式"cheedle cheedle chee?Cheedle cheedle chew!",尽管音质不佳却极具辨识度。
生活习性:偏好低矮灌木丛,常见于早期演替阶段的密林,河岸地带,杂草丛生的田野,年轻次生林或林地,及刺槐灌木丛。繁殖季节,雄鸟领地意识强,多数为一夫一妻制。雄雌共同筑巢,失败后会尝试重建。夏季在北美繁殖,冬季南迁至墨西哥。
生长繁殖:繁殖期内,雄鸟保卫领地,大部分配对为一雄一雌,虽有换伴现象。雌雄共担筑巢责任,若繁殖失败会持续尝试直至幼鸟离巢或季节结束。筑巢、产卵、孵化及育雏过程受褐头牛鹂寄生影响。
区别辨识:与明亮对比明显的白眼莺雀及体型更大、颜色更单调的灰莺雀区分,特别是在东部的白眼莺雀和西部的灰莺雀。尾部动作区别于西部个体,后者更似柳莺(Gnatcatcher)。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最少贝氏莺雀被列为加州濒危物种,自1986年被列为受威胁物种以来,其数量有所恢复。
地理分布:繁殖于美国中南部至西南部,包括加州、亚利桑那州等,冬季迁徙至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包括巴哈加州半岛。在加州,主要分布在圣巴巴拉以南的八个县,尤其是圣地亚哥县。
其他:受到褐头牛鹂寄生虫的严重威胁,导致因栖息地丧失和退化引发的数量下降加剧。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贝氏莺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