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尾伯劳

Chinese Grey Shrike Lanius sphenocercus

楔尾伯劳(英文名:Chinese Grey Shrike,学名:Lanius sphenocercus),是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名: 长尾灰伯劳。大型鸟类,体型超过30厘米,尾部呈明显的楔形,与灰伯劳在体型、尾形及翼斑颜色上有显著区别。分布广泛,见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蒙古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外形特征:楔尾伯劳是一种体型大的灰色伯劳,身长可达31厘米,尾部长且楔形,尾部中央三根黑色尾羽尤为突出。上体灰色,下体白色,面部有黑色面罩,眼眉白色。翅膀和尾巴有明显的白色斑块,尤其在飞行中更为醒目。雌雄羽毛相似,幼鸟上体略带赭色,下体白色,腿色浅棕色。

鸣叫特征:鸣叫包括粗糙的沙哑声和较为悦耳的流利音调,具体描述不详。

生活习性:偏好开阔地带,如农田、草地、林缘和半荒漠疏林地带。冬季迁徙至中国东南部。以昆虫、小型脊椎动物如蜥蜴、小鸟和鼠类为食,会停在空中振翅捕食,或在突出的树枝、电线捕食,常见于农场和村庄附近。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5月至7月,巢建于乔木或灌木上,距离地面2至4米。巢由树枝、草茎、兽毛、羽毛和植物纤维构成。每窝产卵5至6枚,卵呈淡青色带有灰褐色和灰色斑点。孵化期15至16天,雏鸟坐巢期约20天。幼鸟离巢后在亲鸟的照料下于巢区附近觅食。

区别辨识:灰伯劳相比,楔尾伯劳体型更大,尾部更长且呈楔形,翼斑和腰部颜色亦有差异。在中国,楔尾伯劳分布更广,而灰伯劳仅限于较北方地区。

保护现状:IUCN状态未知,未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或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繁殖于蒙古东部、俄罗斯东南部、中国东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至中部。非繁殖季节迁徙至中国东南部。

其他:青藏楔尾伯劳曾被视作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现已确认为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楔尾伯劳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