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鹃鵙

Solomons Cuckooshrike Edolisoma holopolium

黑腹鹃鵙(英文名:Solomons Cicadabird,学名:Edolisoma holopolium),是雀形目鹃鵙科Edolisoma的鸟类。所罗门群岛特有,雄鸟黑腹灰背、雌鸟通体淡灰,体型 20–23 厘米、体重 40–63 克。栖息于低地至中海拔原生及次生林,以昆虫和果实为主食,常加入混合觅食群。繁殖信息极少,仅在 8 月于布干维尔记录到雌鸟处于繁殖状态。

外形特征:雄鸟头顶至背部淡灰,黑色延伸至整个面罩、喉及腹部,尾羽黑色;雌鸟全身粉灰色,飞羽与尾羽均匀暗石板灰,尾羽末端外侧具宽灰白端斑;幼鸟体羽浅黄褐并具褐色横斑,飞羽黑褐具浅黄褐羽缘;亚成鸟似成鸟,但喉、胸、尾下覆羽及腋羽黑白横斑明显,耳羽散生白色斑点。

鸣叫特征:常见叫声为粗糙上扬的“vrhee”或“vvrreeeoo”,可连续重复多达 10 次,也会发出刺耳的断续“chur-chur-urur”;新乔治亚亚种音调下降且减速,与指名亚种的上扬音调不同。

生活习性:栖息于原始及次生林、林缘,海拔自海平面至约 1200 米,通常见于树冠层,单独、成对或 3 只活动,偶尔小群达 8 只,常参与混种觅食群。捕食方式以空中出击和悬停取食为主,也常在枝叶间啄取。

生长繁殖:仅知 8 月在布干维尔观察到雌鸟处于繁殖状态,其余繁殖细节尚缺。

区别辨识:雄鸟与曾视为同种的马莱塔鹃鵙相比体型更大,额黑带较窄,初级飞羽与覆羽边缘灰色而非极淡灰色;与高山鹃鵙区别在于次级飞羽及三级飞羽具宽的淡灰色羽缘。

保护现状:指名亚种未单独评估,拆分前被列为无危;新乔治亚亚种 IUCN: NT(近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与全年分布一致,涵盖所罗门群岛的布卡、布干维尔、劳鲁(舒瓦瑟尔)、圣伊莎贝尔、瓜达尔卡纳尔、科隆班加拉、新乔治亚、旺古努及加图凯等岛屿。

其他:本种曾将马莱塔鹃鵙视为同种,现依羽色、鸣声及遗传差异独立成种;亚种 pygmaeum 亦曾被建议为独立种,目前暂列为新乔治亚亚种,其分类地位仍需进一步研究。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腹鹃鵙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腹鹃鵙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