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钟鹊

Black Butcherbird Melloria quoyi

黑钟鹊(英文名:Black Butcherbird,学名:Melloria quoyi),是雀形目燕鵙科Melloria的鸟类。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全身羽毛漆黑,背部光泽蓝黑色,腹部较暗淡,尾部长且端部似方形。喙长而弯曲,尖端深色。雌雄羽毛相似,雄鸟略大。

外形特征:成年黑钟鹊体型中等,长度33-44厘米,体重148-220克,具体因亚种而异。全身黑色,背羽光泽蓝黑,腹面颜色稍暗,随时间磨损更显暗淡。尾长,静止时看似方形,飞行时呈圆形。虹膜棕色,喙蓝灰色或乳白色,末端黑色,腿色深灰至黑色。雌雄外观相似,雄鸟翼展略大于雌鸟。幼鸟羽毛较成鸟暗淡,下体呈暗黑或棕黑色,虹膜黄棕色,喙色淡灰,腿色深灰。

鸣叫特征:其鸣唱多样,含有深沉的颤音,许多叫声中包含响亮、粗犷的钟声般的音符。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和山丘的多种森林类型及种植园,海拔可达约1300米。主要在热带雨林边缘、红树林和沿湿润海岸的河流植被中发现,也会出现在沿海雨林和邻近的林地,包括开阔的草地林地。通常定居,以昆虫为主的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如蜥蜴、蛇、青蛙、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甚至蟹和鱼,也吃一些果实。捕食时有时会扑向地面,但在森林中主要在8-30米的高度通过次冠层和下层树冠觅食,也会在红树林中于树干、枝条、支柱根和地面搜寻食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主要在干燥季中期到晚期,即8月至次年1月初,在新几内亚主要集中在9月至10月;在澳大利亚主要是9月至1月(多数在10月至11月)。巢由乱七八糟的树枝和细枝构成,可能衬有根须和草,直径可达25厘米,深度8厘米。巢通常建在离地5-15米的垂直树叉上,或在澳大利亚西部高大的红树林中的垂直树叉上,常常悬挂在潮汐溪流之上。每年在同一区域但不一定同一棵树上筑巢。巢区附近常有号声极乐鸟繁殖,似乎得益于黑钟鹊的巢穴防卫。每次产卵2-4枚,通常3枚,颜色从奶油色到灰绿色、橄榄灰或灰蓝色,布满深红褐色或更深的点、斑点和斑块,集中在较大的一端,尺寸约为33x24毫米。

区别辨识:作为唯一全身黑色的鵙科成员,容易与乌鸦或鵙莺混淆,但可通过其灰色且钩状的喙加以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包括红树林、河流植被和沿海雨林。

其他:黑钟鹊的祖先与澳洲钟鹊的祖先在830万至420万年前从其他鵙科物种中分化出来,两个物种本身在580万至30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分离。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钟鹊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钟鹊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