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冠红翅鵙

Brown-crowned Tchagra Tchagra australis

褐冠红翅鵙(英文名:Brown-crowned Tchagra,学名:Tchagra australis),是雀形目丛鵙科红翅鵙属的鸟类。特征为灰褐色体羽,翼部呈锈色,具有显著的淡色眉纹和独特的棕色中央冠羽,边缘以黑色条纹勾勒。在非洲广泛分布,尤其在低至中海拔的灌木林和开放的林地环境中常见。

外形特征:成年褐冠红翅鵙体长17.5-20厘米,体重在30-46克之间,雌雄差异不大。头部从前额至颈背呈棕色,两侧冠纹窄黑并向后延伸,形成明显的侧颈纹。超眼线宽大,淡黄色,下缘有一黑色条纹穿过鼻孔至眼后。颈部、肩部及背部棕色,肩羽外侧锈色,中心黑褐色;臀部及上尾覆羽灰棕色;中央尾羽橄榄棕色,具细密均匀的暗灰色横斑,其余尾羽黑色,尖端白色,白色部分从T2尾羽开始逐渐扩大至最外侧尾羽的内缘,形成长达约11毫米的楔形白边;飞羽黑色,初级飞羽外缘锈色,次级飞羽外缘基部及边缘锈色,三级飞羽宽幅锈色缘;覆羽红栗色,翅膀折弯处的覆羽白色;耳羽及颈侧淡棕色,颊部淡黄灰色;下体淡黄褐色,颏喉部较浅,胸部及胁部深灰色;腋羽及下翼覆羽黄白色,翼下大片肉桂黄色区域由淡色内缘形成;虹膜紫棕色,下眼睑羽毛微白;喙黑色;腿蓝灰色或石板灰色。幼鸟和不成熟个体类似成鸟,但头部图案不明显,下体羽毛更偏灰黄色,喉部和胸部有淡色斑点,尾羽尖端淡黄褐色,喙角质棕色,眼睛灰暗棕色。

鸣叫特征:领地歌通常在飞行中发出,伴有响亮的振翅声。西部非洲的雄鸟的歌声是一系列清澈下降的音符,'tree-tree-treeutreeuu-treeuu...',通常在展示飞行中发出,先由振翅声引出;在加蓬、刚果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雄鸟的飞行歌曲持续约6秒,截然不同,一种类型始于高亢、尖锐的音符,逐渐变为硬朗的颤音,最后以一系列快速的'chup'音符结束,音调逐渐降低,'wheeeeeeeee-rrrrrrrrrrrrrupupupchupchupchupchupchup';另一种类型从减速的颤音开始,以大约12个下滑的口哨音结束,'ratttatatatatatatatataataa-chyoo-chyoo-chyoo-chyoo...';第三种类型可能省略口哨音,颤音保持在一个音高上的稳定嗡嗡声;东部和南部非洲的雄鸟发出一系列8-30(通常约为12)个液态双哨音,沿音阶下降,音符逐渐变长,中间音量最大,尾声渐弱,'chi-cheeya-cheeya-chooyu-chooyu-chooyu...'或'weeo, wewo-wo, wee-wo-kew-kew-kew-tu-tut-tu-tu';雌鸟有时会以柔和的鼻音'cheru-cheru-cheru...'回应。从栖息处发出的歌声是一串刺耳的'jwee-jwee-jwee-jweeu-jweeu-jweeu...';还有一种对话式的混合声音,包括嗡嗡的音符和颤音,穿插着Oriolus般的'quooeeoo'。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各种灌木丛生的开阔林地和灌木林,偏好低至中海拔区域。它们在森林与草原交界处、废弃的森林空地、画廊森林、长满茄科植物的灌丛、废弃农田、旧耕地、花园、brachystegia(Brachystegia)、mopane(Colophospermum)和其他阔叶树林、1800米至2250米高的竹林边缘的铁线蕨灌木、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和灌木丛、干燥的金合欢(Acacia)荆棘灌木丛等环境生活。它们在地面上觅食,穿梭于灌木丛下,跑动和跳跃,搜寻植物基部、低枝和树叶上的昆虫;偶尔也会捕捉空中飞虫。经常出现在多种物种组成的觅食群中。与黑冠红翅鵙相比,它较少在树上活动;隐秘而羞涩,很少长时间在开阔地带停留。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雄鸟通过反复的歌唱飞行来保卫领地,首先沿着灌木或小树呈之字形上升到顶部,常常在此唱歌,摆尾姿态,然后陡峭地上升至植被上方几米的高度,抬头,竖起冠羽,通常会蓬松臀部羽毛并展开尾巴(白色尾尖明显),然后略显僵硬地下滑,通常降落在离起飞点20至60米的地方;几个个体可以一起兴奋地展示,从一棵灌木飞向另一棵,尾巴翘起并摇晃,反复振翅并发出'chuk-chuk'和其他叫声。求偶时,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各种复杂叫声;鞠躬,伸展身体向上,喙指向上方,翘尾,扇尾,身体左右移动。巢由两性共同在约7天内建造,是一个浅薄的杯状结构,由细枝、根须、叶茎和粗草构成,内衬更细的草和根须,有时会有羽毛,外部用蜘蛛网粘合;藏匿于地面以上约1米的灌木叉中。窝卵数2至4枚,平均在东非为2.3枚,在南部为2.4枚,间隔24至48小时产下一枚;由两性共同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喂食,通常从第一枚卵产下就开始孵卵,孵化期为13至16天;雄鸟返回巢穴时会进行展示飞行,似乎是在信号换班;雏鸟由双亲共同喂养,巢期约15至16天;幼鸟至少5个月与父母一起在家庭群中,马拉维的幼鸟可能在6至7个月后独立。巢穴有时会被老鼠(Rattus)、獴(Herpestidae)、蛇和蚂蚁(Formicidae)破坏。已知最长寿命超过6.5年。

区别辨识:与相似的南非红翅鵙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小,喙较短且结实程度较低,以及棕色中央冠羽缺少黑色边界的特征。此外,南方红翅鵙的喙更大、更粗壮。各亚种间在颜色和体型上有细微差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在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斯威士兰、科特迪瓦、加蓬、加纳、几内亚、肯尼亚、利比里亚、马拉维、马里、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卢旺达、塞拉利昂、南非、南苏丹、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其自然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干旱森林和干旱草原。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褐冠红翅鵙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