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锯鹱

Antarctic Prion Pachyptila desolata

鸽锯鹱(英文名:Antarctic Prion,学名:Pachyptila desolata),是鹱形目鹱科锯鹱属的鸟类。在毛利语中被称为 totorore。锯鹱属中体型最大的物种,属小型海鸟,广泛分布于南大洋的南极及亚南极岛屿上。

外形特征:鸽锯鹱体长25至28厘米,体重约115至183克,翼展58至66厘米。上体呈灰色至蓝灰色,额部和头顶较暗,呈板岩灰色,与黑色亚端带形成对比,该带位于最末端肩羽和三级飞羽的后方,由较窄的灰白色边缘框起。上翼主要呈现背部羽毛颜色,但在展开翅膀时可见明显的黑色M形图案。尾上覆羽灰或蓝灰色,侧面较浅,末端宽而黑色。眼上方有白色眉纹,额头两侧至脸颊和下脸白色,与额前至耳羽大部分的板岩灰到深灰色面罩形成对比,尾部中央灰色至蓝灰色,颈侧淡灰色至蓝灰色。下体白色,包括下翼和下尾,除了尾中部的宽暗区和外侧初级飞羽的小黑尖。虹膜深色,喙基部黑色,尖端至喙其余部分灰色至天蓝色,腿淡蓝色至灰色,蹼带有粉红色调。性别相似,幼鸟与成鸟类似。

鸣叫特征:在繁殖地,鸽锯鹱极为活跃,无论是地面还是飞行中,都会发出类似鸽子的咕咕声,叫声具有性二型性,明显区别于同域繁殖的小锯鹱、Thin-billed prion和蓝鹱

生活习性:鸽锯鹱栖息于海洋和高度远洋环境,通常出现在北至浮冰区的寒冷水域,一般远离陆地,除非是在繁殖地。它们主要以甲壳类动物为食,尤其是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桡足类(Calanoides acutus)和片脚类(Themisto gaudichaudii),也少量食用南极灯鱼和头足类(鱿鱼)。主要通过水面捕获食物,也会过滤表面海水、滑翔、潜水或在水面啄食。

生长繁殖:繁殖周期通常从10月底或11月初返回繁殖地开始,受雪量影响可能延迟,雌鸟在11月末独自离巢,12月产卵,平均孵化时间为19至20日,2月孵化,3月底幼鸟离巢。鸽锯鹱可能形成持久的配偶关系,夜间在繁殖地活动。在深达23至100厘米的自挖洞穴中筑巢,有时使用附近的植被碎片(树枝、苔藓、地衣)和鹅卵石铺垫。单产一枚白色蛋,孵化期42至50天,幼鸟重约29至36克,孵化后3至5天内由父母交替喂养,平均每晚喂食1.03次,喂食量平均为36克,幼鸟在45至55天时离巢,体重约为161至172克。

区别辨识:鸽锯鹱小锯鹱非常相似,难以在海上区分,主要区别在于鸽锯鹱喙稍亮、更直,尾部略长,中央尾羽更圆,胸带更明显。不同亚种主要通过喙宽、翼长和尾长差异来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鸽锯鹱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估计总数超过5000万只,主要在南乔治亚岛、凯尔盖伦群岛等地有大量繁殖群。保护目标包括维持大种群,保护栖息地,控制或移除引入的捕食者。

地理分布:繁殖于南极及亚南极海域,包括南乔治亚岛、南桑威奇群岛、南奥克尼群岛、克罗泽特群岛、凯尔盖伦群岛、赫德岛、麦克夸里岛、奥克兰群岛和斯科特岛。非繁殖期分布于南大洋至南美洲、非洲和澳大拉西亚的南部海域。

其他:鸽锯鹱在南大洋的多个岛屿上形成密集的繁殖群落,尽管数量巨大,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安全,仍需保护。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鸽锯鹱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