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氏疣眼鹟(英文名:Black-necked Wattle-eye,学名:Platysteira chalybea),是雀形目疣眼鹟科饰眼鹟属的独特鸟类。其显著特征为蓝黑色闪光的上体与喉部,以及明亮的绿色眼疣。广泛分布于喀麦隆中部和中非共和国至加蓬和刚果,安哥拉中西部的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瑞氏疣眼鹟体长约9厘米,体重11至13克。成年雄鸟拥有瓶绿光泽的黑色喉部、胸部、背部和翅膀,白色臀部,奶油色至淡黄色腹部,灰色至黑色两胁,黑色大腿。喙黑色,宽阔扁平,眼睛周围有大而鲜艳的翡翠绿色眼疣。雌鸟外观类似,但色泽较暗淡,上体偏灰,眼疣更小更淡。幼鸟上体呈暗灰至烟黑色,下体白色无黄色,中央喉咙有宽褐色条纹。
鸣叫特征:鸣唱多样,常表现为独特的四音节旋律,前两个音调高升,后两个音调降低,如'sweeswee-huuhuu'。
生活习性:栖息于原生林和次生林的密集灌木丛,偏好加蓬的早期次生林阶段,以及岛屿上的洪水泛滥森林、村庄周围的过度植被、种植园、藤蔓缠结等地。活动于海拔900至1950米的高度,主要以多种昆虫为食,包括甲虫、蛾类、毛虫、蚱蜢、蚂蚁、大型苍蝇、白蚁,以及蜘蛛。通常在最低层植被中活动,低于4米,成对或小家庭群活动。
生长繁殖:全年领域性,一夫一妻制,已观察到未成年个体辅助筑巢。巢穴为小型杯状,由植物纤维、小枝、根须、树皮碎片和枯叶构成,外壁覆盖苔藓和腐叶,以蛛网固定,内部铺细软材料。巢建于幼树分叉处或两藤交汇点下方的大叶片下,离地面0.4至1米。每窝产两枚蛋,蛋壳呈绿白色,钝端有一圈棕色至棕灰色斑点,大小约17.5至18毫米×12至12.5毫米。孵化期至少14天,由雌鸟单独孵化,期间由雄鸟提供食物。雏鸟期15天,由双亲共同喂养。
区别辨识:与红颊疣眼鹟有局部重叠分布,但黑颈疣眼鹟在较高海拔发现,下体颜色更偏乳白,眼疣更鲜亮,头部和喉部呈均匀的金属光泽黑色。与之前认为同种的红颊疣眼鹟和杰氏疣眼鹟相比,缺乏脸颊下的栗色,下体呈淡金色,眼疣为翡翠绿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分布范围看似有些破碎,但在加蓬相对常见,每平方公里7.1至13.5对。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与非繁殖区域均在非洲中部,具体包括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加蓬、刚果和安哥拉中西部。
其他:无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瑞氏疣眼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瑞氏疣眼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