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氏疣眼鹟(英文名:Jameson's Wattle-eye,学名:Platysteira jamesoni),是雀形目疣眼鹟科饰眼鹟属的鸟类。小型的热带雨林鸟类,最显著的特征是脸部侧面有一块栗色斑块,以及眼睛周围环绕的蓝色裸皮,雄鸟的这种特征更为明显。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和苏丹南部至布隆迪和肯尼亚西部。
外形特征:体长8-9厘米,体重9-15克。这是一种小巧、尾短的类似鵙的鸟,拥有大的蓝绿色眼泡,颈部两侧有暗栗色斑块,臀部灰白色,背部光泽黑绿,喉咙和胸部也是黑色,其余下体部位明亮白色。喙宽扁黑色,虹膜深红棕色,腿和脚淡紫色。雌鸟外观与雄鸟相似,但上体更灰,缺乏绿色光泽。幼鸟上体暗灰色,比成年雌鸟更暗淡,下体白色,喉部和上胸部淡褐色到栗色,起初黑色表现为胸下的一条横带;虹膜淡紫色。
鸣叫特征:声音相对低调,最常听到的是柔和的“chawuk-chawuk-chawuk…”和非常轻柔的“wuk, wuk, wuk…”声,但在近距离才能清晰听到。领地歌声由一系列高音哨声组成,例如“hee-hee-hee-hee-…”,节奏逐渐加快,从约20音符/25秒加速至约17秒内的20音符。在高强度防御时,还会发出粗糙的“trr-trr”或嗡嗡的“ZrrZrr”声,随后是一连串每秒约3个音符的哨声,类似于绿拱翅莺的叫声,最终以鼻音的“hee”结尾。
生活习性:偏好退化的森林和次生地带,偶尔栖息于原始森林。在肯尼亚,它倾向于更密集的森林下层,数量最多出现在再生和原始森林斑块中。在乌干达,偏好高大的下层植被、大树的低枝和被藤蔓覆盖的树干。主要生活在海拔700米以上,最高可达肯尼亚和乌干达的2300米。
生长繁殖:在乌干达,繁殖行为似乎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除3月、4月和9月)都有处于繁殖状态的个体被发现。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雄鸟在5月、9月和11月有增大的生殖腺。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伊东布韦)和肯尼亚11月有观察到幼鸟。可能实行一夫一妻制。没有更多繁殖信息。
区别辨识:与红颊疣眼鹟较为相似,但头部的栗色斑块较小,仅限于颈部侧面,颜色更深;整体上也略大一些。与D. castanea相比,更偏好密集的森林下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奥卡皮野生动物保护区较为常见,在乌干达局部地区也很常见,尽管不如共生的D. castanea普遍,且维多利亚湖北岸的森林中似乎已灭绝。在肯尼亚,虽然分布范围有限,但数量相对较多,长期保护卡卡梅加和南尼安迪森林对于该物种至关重要。在坦桑尼亚西北部的明齐罗森林保护区也有分布。在南苏丹的两个地点,本戈甘盖野生动物保护区和伊马通中央森林保护区,该物种被认为罕见。
地理分布:分布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乌埃勒、基武)、卢旺达和布隆迪东至肯尼亚西部(卡卡梅加和南迪森林)和坦桑尼亚西北部(布科巴地区);也在南苏丹南部(洛蒂森林)。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杰氏疣眼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杰氏疣眼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