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鹱(英文名:Cape Petrel,学名:Daption capense),是鹱形目鹱科花斑鹱属的鸟类。本属唯一成员。其独特的黑白相间羽毛和喜欢跟随船只的行为使其在南极海域中极为显眼。这种海鸟广泛分布于南半球的寒冷水域,特别是在繁殖季节,它们会聚集在南极洲及周边亚南极岛屿上。
外形特征:花斑鹱体长38-40厘米,体重340-528克,翼展81-91厘米。头部呈黑色,颈背有烟黑色至深灰色斑驳图案,背部、肩羽及尾上覆羽则以白色为主,形成独特的黑白斑驳外观。翅膀黑色,内侧初级飞羽和大覆羽白色,形成明显的白色区域。下体白色,尾基部白色,尾端有宽阔的黑色横带。虹膜非常深色,喙和腿黑色。幼鸟类似成鸟,但新羽带有灰色调,边缘略淡,尤其是在上背部和内侧上翼覆羽。种族差异体现在 australe 种群,体型稍小,上体的白色较少。
鸣叫特征:花斑鹱发出特有的咯咯声、尖锐的喋喋声或类似咕噜的声音,例如 'courrrrr' 或 'cac-cac-cac-cac',节奏逐渐加快,可能具有性别二态性。在海上争夺食物时也会发出类似叫声。
生活习性:花斑鹱主要栖息于海洋环境,偏好冷水中捕食,如南极海域。它们通常避开浮冰,但在冰山附近和融冰处常见。它们的饮食以磷虾为主,也会吃鱼、乌贼、海洋昆虫和船舶丢弃的食物残渣。花斑鹱采用表面捕食、啄食、水面滑行以及偶尔的浅水潜入和过滤方式觅食。它们既在白天也在夜间进食,经常在鲸鱼尸体和豹海豹猎杀现场附近聚集。
生长繁殖:繁殖活动始于11月,主要回归繁殖地的时间在9月至10月,取决于海冰条件。雌鸟在产卵前会有2-3周的离巢期,产卵期持续约两周,受纬度影响。孵化期约为25天,雏鸟在2月初至3月初离巢。花斑鹱形成松散的繁殖群体,有时数量可达数千个巢穴,与其它海鸟共栖。它们在岩石裂缝、岩石台地或砾石床上筑巢。每窝产一枚白色的蛋,平均尺寸为62毫米×43毫米,重量62克。孵化期为41-50天,期间由双亲轮流孵化。雏鸟孵化后被照料10-19天,之后开始喂养,直到46-57天离巢。
区别辨识:花斑鹱最显著的识别特征是其独特的黑白斑驳羽毛模式,尤其在背部和翅膀上的白色斑点。与南极鹱相比,花斑鹱的下体更白,上体斑点更多,尾巴末端有更宽的黑色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花斑鹱的繁殖区域遍布南极洲和亚南极岛屿,包括南极半岛、南乔治亚岛、贝尔尼岛、克尔盖伦群岛以及斯科舍海的岛屿。非繁殖季节,它们分布至热带冷水区域,包括本格拉洋流、南非南部、澳大利亚南部以及洪堡洋流,向北可达厄瓜多尔和巴西南部。
其他:花斑鹱对气候变化有所响应,近年来有迹象表明它们的繁殖时间有所推迟。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花斑鹱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花斑鹱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