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叉尾海燕(英文名:Ainley's Storm Petrel,学名:Hydrobates cheimomnestes),是鹱形目海燕科暴风海燕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海燕科鸟类,分布于太平洋区域,主要在远离墨西哥海岸的瓜达卢佩岛附近小岛上冬季繁殖。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深灰至黑色的羽毛,带有分叉或深凹的尾巴,尾部上方有一块白色的斑点。繁殖数量稀少,全球可能仅有几千只。
外形特征:成年安氏叉尾海燕体长约17.8-19厘米,翼展42.4-46.5厘米。全身呈深黑色,上体包括翅膀和尾巴呈烟煤色,翅膀上部有由较灰色至黄褐色的大覆羽组成的大型浅色板块,形成鲜明对比。尾部上方有白色斑块,形状像马蹄铁,但个体间差异较大。腹部除尾部两侧延伸至后侧腹及外侧尾下覆羽为白色外,其余部分均为烟煤色。眼睛、喙、腿和脚均为黑色。幼鸟与成鸟相似。
鸣叫特征:仅在繁殖地周围活动时发出声音,包括飞行中的叫声和洞穴内的叫声。飞行叫声略带粗糙感,由约14个音符组成,首尾三个音符较为突出。洞穴内的叫声比白腰叉尾海燕更快,以每秒25-27次的咕噜声为特点,每间隔约4.5秒被几乎听不见的、突然的、哀伤的吸气声打断,持续约0.6-0.8秒。
生活习性:大部分时间在海上度过,习性与白腰叉尾海燕相似。繁殖季节在Baja California半岛附近的水域活动。仅在墨西哥瓜达卢佩岛南部的三个小岛上繁殖,夜间在裂缝和洞穴中筑巢。
生长繁殖:冬季在瓜达卢佩岛附近的小岛上繁殖,营巢于裂缝和洞穴中。具体繁殖细节如求偶、交配、产卵、孵化和育雏等信息尚不详。
区别辨识:与汤氏叉尾海燕和白腰叉尾海燕极为相似,主要通过尾部上方的白色斑块和叫声进行区分。与其他物种相比,本种体型较小,翅膀较短且略显圆钝,尾巴较长但分叉程度较低。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太平洋区域,具体为墨西哥瓜达卢佩岛外的Negro岛、Afuera岛和Gargoyle Rocks。非繁殖期分布至近Galápagos的热带东南太平洋。
其他:本种的分类地位仍有争议,一些权威认为它是白腰叉尾海燕的一个亚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安氏叉尾海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