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氏叉尾海燕(英文名:Townsend's Storm Petrel,学名:Hydrobates socorroensis),是鹱形目海燕科暴风海燕属的鸟类。非繁殖季节则分散至南加州和北至10°N的太平洋水域。该鸟种曾被认为是白腰叉尾海燕的一个亚种。
外形特征:成年汤氏叉尾海燕体长约16.5至18.3厘米,翼展约41.1至44.4厘米。全身黑色,尾部分叉或深凹,叉口宽11至17毫米。上体及头部呈煤黑色,翅膀上有一块由较淡色的灰色至黄褐色大覆羽形成的明显斑块,通常在臀部有一白色斑点,但存在白色或黑色臀部的个体。下体也是煤黑色,但在臀部两侧和尾下覆羽有白色。眼睛、喙、腿和脚均为黑色。幼鸟外观与成鸟相似。两性外观相同。
鸣叫特征:在繁殖地周围,无论是地面还是飞行中,会发出叫声。飞行叫声略带沙哑,由11至20个音符组成,重点在序列约三分之二处。巢穴叫声比白腰叉尾海燕更快,每秒26至27个呼噜声,每隔约5秒被几乎听不见的吸气声打断,持续约0.6秒,随后的呼噜声首音比其余响亮。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海域,仅在繁殖季节返回陆地。飞行快速而有力,翅膀拍打深沉,飞行更为直接和稳定。已知其在东太平洋的海上活动范围仅限于35°N至10°N之间。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5月底到11月,主要在5月末至6月产卵,雏鸟在10月至11月离巢。在裂缝和洞穴中筑巢,夜间在繁殖地活动。产一枚白色卵,尺寸约为28.2至31.2毫米×21.1至23.1毫米。
区别辨识:与白腰叉尾海燕相比,汤氏叉尾海燕体型较小,尾巴较短,尾叉更浅,整体颜色更深,更偏黑色而非棕色,白色臀部斑块更大,尾部末端的白色延伸更短。暗臀个体的翅膀上的淡色带平均较暗。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墨西哥西南海岸附近的瓜达卢佩岛(主要是Negro和Afuera岛)。非繁殖季节分布至南加州和墨西哥南部水域。
其他:由于引入物种如猫、山羊和老鼠的威胁,其种群数量可能遭受过显著下降。山羊已被根除,猫在海鸟巢穴周围受到控制。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汤氏叉尾海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