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短嘴旋木雀

Brown Treecreeper Climacteris picumnus

褐短嘴旋木雀(英文名:Brown Treecreeper,学名:Climacteris picumnus),是雀形目短嘴旋木雀科短嘴旋木雀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从昆士兰的Cape York至南澳的Port Augusta。偏好由桉树主导的林地环境,常见于海拔1000米以下,避免密集灌木丛。其体型约16.5厘米,重约31.5克。

外形特征:成年个体上体呈灰褐色,脸部和颈部浅灰色,冠部颜色更深,耳羽暗色。眉线明显且淡色,脸颊、喉部和胸部为奶油至灰白色,胸部中央有黑色和白色条纹的小块区域,下腹部和两侧有细致的黑边白纹。飞行时可见宽阔的褐色翼带。雄鸟与雌鸟的主要区别在于雄鸟胸部条纹为黑白相间,而雌鸟为红白相间。幼鸟头部颜色较暗,条纹不明显。

鸣叫特征:发出类似"spink spink"的叫声,可单次或缓慢重复5至10次,有时会加速并以旋律性的哨音或咯咯声结束。也会发出一系列4到100个较弱的单调音符,伴随轻微的音量增强,以及尖锐的嘶嘶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各种桉树林地,包括干硬叶林、河岸红桉林、河流雪松林、半清理牧场等。偏好粗糙树皮的树木,如stringybarks和ironbarks。通常独居,活动范围不超过10公里。以昆虫为主食,尤其是蚂蚁和蜘蛛,偶尔也吃花蜜和树汁。在树干和地面觅食比例相当,冬季和春季更倾向于地面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7月中旬至12月初,可能尝试多次筑巢,但通常仅成功抚养一窝。以配对形式繁殖,有时会有合作群体,包括一对繁殖者和最多六个帮助者。巢建在树洞中,通常位于死树或活树的裂缝中,高度从0.3至25米不等。每窝产卵2至4枚,平均3枚,孵化期15至16天。雌鸟独自孵化,雄鸟和帮手提供食物。

区别辨识:白喉短嘴旋木雀相比,更偏好开放地带。雄鸟胸部的黑白条纹,雌鸟的红白条纹,是识别关键。不同亚种之间存在差异,如melanotus亚种的深色羽毛和较小体型。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然而,subsp. victoriae在新南威尔士州被视为Vulnerable(易危),并在国家层面被列为Vulnerable(易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包括昆士兰州的Cape York至南澳大利亚的Port Augusta和Flinders Ranges。在南澳大利亚的Adelaide和昆士兰的Cape York有记录的衰退。

其他:社会结构复杂,形成长期的社会单配偶制配对,有时领地会相互重叠。夜间单独栖息,白天在小组或成对中觅食。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褐短嘴旋木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