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短嘴旋木雀(英文名:White-throated Treecreeper,学名:Cormobates leucophaea),是雀形目短嘴旋木雀科白喉短嘴旋木雀属的鸟类。小型的澳大利亚旋木雀,主要分布在澳新界的东部森林地带。与北半球的旋木雀并无亲缘关系,体长约15厘米,以深灰棕色为主,具有显著的白色喉咙和胸部。
外形特征:白喉短嘴旋木雀体长14至16.5厘米,重17克(minor亚种)到22克(指名亚种)。雄鸟指名亚种上部呈深棕色,具细长的白色眼纹,额头有灰色斑点,眼圈破碎而微白;背部和尾巴颜色一致,后者带有黑色亚端带;翅膀上有宽阔的对比鲜明的红棕色横杠;喉咙纯白,逐渐变为中央下胸和腹部的黄白色;两侧和侧腹为灰棕色,饰有黑色边缘的奶油色条纹;尾下覆羽为奶油色,带有断续的黑色条纹;眼睛深棕色;喙黑色至灰黑色,下颚基部通常为淡灰色或奶油色;腿为深灰色至黑色。雌鸟脸颊处有锈橙色斑点。幼鸟背部有黑色边缘的暗白色羽毛轴纹,上胸有时有细小的灰色斑点,下腹部和尾下覆羽有强烈的肉桂棕色色调。
鸣叫特征:其典型的领地叫声是由两性发出的一系列穿透性的笛音,起初快速重复,随后缓慢下降,持续时间可达5分钟;单个音符也可用于接触。雄鸟还会发出连续的上扬音符序列,带有轻微的渐强,以及柔和的颤音。雌鸟偶尔会发出一系列下降和减速的音符;在孵卵期间,会发出柔和的声音,类似摩尔斯电码。
生活习性:白喉短嘴旋木雀主要以成虫和幼虫昆虫为食,特别是蚂蚁,也会吃蜘蛛;偶尔食用金合欢或桉树的树液,罕见地摄取花蜜。它们在树木和灌木的树皮上觅食,偶尔在枯木上,但在地面上很少见;觅食高度取决于可用植被的高度,大多在树干上(高达88%),以及树枝和细枝上。在干旱硬叶林中,偏好粗糙树皮的桉树,如弦叶桉和铁木,而在光滑树皮的桉树上花费的时间较少。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8月至次年1月;通常是单窝繁殖。社会上是一夫一妻制,通常以一对形式繁殖;个别个体(无论性别)可能同时与两个异性维持配偶关系。巢由雌鸟单独建造,需时7至15天,为杯状结构,由树皮纤维、草和苔藓组成,内部铺垫更细的树皮、毛发和羽毛,置于树洞内,入口通过树干上的孔或树枝侧面的裂缝;巢高1至25米,平均7米。每窝产2至3枚蛋,罕见情况下产4枚,蛋壳为哑光白色,带有少量深红棕色到紫黑色的圆形斑点,主要集中在较大的一端。
区别辨识:白喉短嘴旋木雀与红眉短嘴旋木雀的区别在于头部和背部颜色相同,红眉短嘴旋木雀的头部与棕色背部形成对比。此外,它的翼下有明显的浅色横杠。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白喉短嘴旋木雀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从南澳大利亚的Gulf St Vincent,经维多利亚州,到新南威尔士州东部和昆士兰州东南部,北部分布区从Mount Spec延伸至Cooktown。
其他:白喉短嘴旋木雀在澳大利亚受到《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法》(1974年)的保护。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喉短嘴旋木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