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信天翁

Sooty Albatross Phoebetria fusca

乌信天翁(英文名:Sooty Albatross,学名:Phoebetria fusca),是鹱形目信天翁科乌信天翁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海洋鸟类,体色以烟熏般的褐色为主,头部和尾部颜色更深。这种鸟广泛分布于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以及南极海域,主要以鱿鱼、鱼类和腐肉为食。一生一侣,每年回到固定的繁殖地,每两年繁殖一次,通常在南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岛屿上筑巢。乌信天翁被列为濒危物种,目前正受到保护。

外形特征:乌信天翁体长约84-89厘米,体重雄鸟2200-3250克,雌鸟2100-2800克,翼展约203厘米。成鸟有鲜明的白色新月形眼环,覆盖上眼半部,连接到下眼半部的相似但较短的新月形眼环,仅至中长,其余羽毛呈深褐色或烟黑色,面部最暗,颈部和身体稍淡,飞羽再次变暗,但通常除了飞行羽毛的苍白轴线外,几乎没有对比。喙基部有黄色至黄橙色的中央线,腿为淡粉色或灰肉色。幼鸟喙部更均匀地呈烟黑色,有较脏的苍白部分眼环,飞羽轴线颜色更深;颈背较淡,翼覆羽边缘也较淡。

鸣叫特征:主要的叫声是两音节的Sky-call,被描述为‘令人心碎的’叫声,通常在巢穴附近发出,头和喙垂直。

生活习性:乌信天翁是远洋鸟类,很少接近陆地,除非是在繁殖地。它们栖息在偏远的海洋岛屿,偏好有陡峭岩石斜坡和草丛的区域,尤其是苔草丛生的地方。它们在南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温带水域分散,主要在南纬30°-60°之间活动,最南端可达南极洲附近的约南纬65°,最北端约南纬20°,经度分布通常从阿根廷向东至塔斯马尼亚,偶尔到新南威尔士甚至麦夸里岛,以及新西兰。

生长繁殖:繁殖为双年周期,若繁殖成功,83%的失败繁殖者会在下一季尝试。繁殖始于7月至8月,交配平均在产卵前两周,产卵期在10月初至中旬,雏鸟于5月底离巢。繁殖群体松散,通常由多达约50对的小群体组成,有时单独筑巢。巢为低矮的圆锥形,由苔藓、草和泥土构成,高约20厘米,直径约30-40厘米,中间有凹陷。每窝产一枚白色蛋,平均孵化期约为70天,雏鸟在孵化后约21天被抱窝,每隔2.4-2.6天喂食一次,约160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灰背信天翁的区别在于后者头部颜色与身体其他部位有更明显的对比,以及较不明显的蓝灰色喙线。与巨型海燕(giant-petrels)在初次观察时可能相似,但后者喙更大,呈球状粉红色,外观更长颈和驼背。与黑脚信天翁相比,后者至少在喙基部有一些白色,尾巴更短,方形而非楔形,脚伸出超出尾巴。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分布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温带海洋和亚南极岛屿,包括南大西洋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和戈夫岛,以及印度洋的Amsterdam和圣保罗岛,爱德华王子群岛,Crozet和凯尔盖朗群岛。非繁殖期则分布于南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温带海洋,集中在亚热带收敛带。

其他:乌信天翁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自然因素如幼鸟被巨型海燕和岛上老鼠捕食,感染疾病如禽霍乱,以及人为因素如污染和延绳钓渔业。澳大利亚正在努力保护其繁殖地。此外,乌信天翁在特里斯坦-达库尼亚、戈夫岛(世界遗产地)和爱德华王子岛(自然保护区)受到保护。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乌信天翁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