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信天翁(英文名:Light-mantled Albatross,学名:Phoebetria palpebrata),是鹱形目信天翁科乌信天翁属的鸟类。小体型的信天翁,与乌信天翁为伴。其命名由Johann Reinhold Forster在1785年基于南非好望角南部标本首次描述。
外形特征:灰背信天翁体长78至93厘米,体重雄鸟2800至3360克,雌鸟2620至3700克,翼展183至232厘米。具有尖锐的翅膀和楔形长尾,成鸟头部深色,颈背灰白,形成鲜明对比。眼周有一圈白色新月形羽毛,上半身至尾羽覆部灰至浅灰色,最淡于肩背部。喙黑色,具蓝色细纹。性别相似,但雄鸟略大。
鸣叫特征:主要的叫声是在巢穴附近发出的双音节天空呼叫,伴有垂直举起的头和喙。
生活习性:生活在南大洋的开阔海域,偏好较冷水域,繁殖于偏远的次南极岛屿,栖息于陡峭斜坡或悬崖,常位于内陆植被之中,如苔草或蕨类。广泛分布于南大洋,北至约33°S,南至77°50'S,偶尔在加利福尼亚中部被观察到。冬季通常因浮冰扩张而向北迁移。
生长繁殖:繁殖周期为两年一次,若成功,次年失败的59%的配对会再尝试。9月至10月抵达繁殖地,10月底开始产卵,孵化期67至70天,雏鸟孵化后约141至170天离巢。性成熟在7至12岁之间,但最早6岁时返回繁殖地。
区别辨识:与乌信天翁的区别在于颈部和背部的灰白色调。霍氏巨鹱虽同为深色海鸟,但体型更大,喙明显巨大且苍白。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从南乔治亚向东至麦夸里岛、安提波德斯岛、坎贝尔岛的次南极岛屿。非繁殖季节广泛分布于所有次南极海域,从亚热带收敛至南极。
其他:受全球变暖影响,印度洋地区的繁殖表现可能因高于正常水平的海面温度而较差。历史上曾在一些繁殖站如Kerguelen和爱德华王子岛遭受食物猎取。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背信天翁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