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黄眉企鹅

Southern Rockhopper Penguin Eudyptes chrysocome

凤头黄眉企鹅(英文名:Western Rockhopper Penguin,学名:Eudyptes chrysocome),是企鹅目企鹅科冠企鹅属的鸟类。冠企鹅属体型最小的成员,也是南美洲定期出现的两种企鹅之一。东凤头黄眉企鹅曾为亚种,现已分拆。其最醒目的特征是黑色背部、白色腹部及两侧金黄的细长冠羽。繁殖群集中在智利外海岛屿、阿根廷南端及福克兰群岛,福克兰群岛部分群体数量曾超过十万对。

外形特征:体长45–58厘米,体重1.8–2.5 kg,换羽前可达4.3 kg。成鸟头顶、上背、翼背面及尾羽呈丝光黑,腹面纯白;自眼后延伸出狭长黄色眉纹,再向后生长为长而松散的黄色冠羽。翼下表面白色,仅前缘、后基部及翼尖具黑色区。虹膜鲜红,嘴橙红至暗红,腿脚淡粉色,足底及腿后侧黑色。雄鸟平均体型较大,嘴更粗壮;幼鸟嘴小、冠羽短且混有黑色,喉部具白点条纹。

鸣叫特征:繁殖地嘈杂。求偶及领域宣示时,发出节奏分明的响亮刺耳吠叫夹杂驴鸣般长鸣,并伴随头部摆动与翼击。个体间以短促高音吠叫保持联系;雏鸟用细小“吱吱”乞食声,随日龄逐渐增大。

生活习性:典型海洋性,具广温耐盐能力。繁殖期栖息于近岸碎石坡、岩岸、熔岩台地或草丛,海拔0–600 米;非繁殖期完全离岸,冬季向北扩散,仍留海面,偶有个体漂至乌拉圭或智利中部。日行性,以潜泳追捕猎物,潜水最深113 m、最长252分钟。主要猎物为磷虾、端足类、鱼类及头足类。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南半球春夏季,10–11月返回繁殖地,11–12月产卵。每窝2枚卵,间隔约4–5天;A卵显著小于B卵。双亲轮孵32–34天,初期雄鸟守护约18天,雌鸟每日出海觅食。雏鸟20天起结群,约70天后离巢,离巢时体重约为成鸟75%。首次繁殖年龄推测为4岁。

区别辨识:与同属其他黄冠企鹅相比,本种眉纹较窄且后移,冠羽更长而松散。与极相似的凤头企鹅区分要点:凤头企鹅两束冠羽在额前相接成连续额冠,本种则明显分开。与西凤头黄眉企鹅相比,后者冠羽更长、眉纹更宽,翼下黑色区更大,嘴基裸皮黑色且极窄。

保护现状:IUCN: VU(易危)。

地理分布:凤头黄眉企鹅繁殖于南美南端:智利合恩角外海岛屿(Diego Ramírez、Noir、Ildefonso等)、阿根廷Staten Island、Pingüino Island及福克兰群岛。非繁殖期扩散至邻近海域,最远记录达阿根廷沿岸35°S。

其他:曾被视为与西凤头黄眉企鹅东凤头黄眉企鹅同一物种,后因遗传、形态及生态差异而拆分。历史上曾因人类取卵、捕作饵料及外来放牧动物破坏栖息地而数量锐减,部分智利群体现已回升,福克兰群岛群体仍显著低于20世纪30年代水平。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凤头黄眉企鹅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凤头黄眉企鹅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