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凤头黄眉企鹅(英文名:Eastern Rockhopper Penguin,学名:Eudyptes filholi),是企鹅目企鹅科冠企鹅属的鸟类。小型凤头企鹅,具醒目的黄色羽冠,喙缘呈粉红色,为所有凤头企鹅中体型最小之一。繁殖地局限于南印度洋与南太平洋的亚南极岛屿,包括马里恩群岛、麦夸里岛、安蒂波德斯群岛及坎贝尔岛等。
外形特征:成鸟体长45–55厘米,体重2.2–4.3千克。背部与喉部黑色,腹部白色,脚粉红色。自额基向后延伸一条纤细黄色宽带,越过红色虹膜,在枕部分叉成长而尖锐的黄色羽冠,羽冠两侧夹杂较短黑羽。喙橙棕色,上喙两侧具显著的粉红色边缘,为该种最易识别的特征。雄鸟体型较大,喙更粗壮;雌鸟略小,喙较纤细。雏鸟约65日龄时通体蓝黑色,无羽冠,喙细小。1–2岁幼鸟黑褐色,喉部灰色,具小型黄色羽冠,喙色棕橙而较成鸟深。2岁完成首次换羽,获得成鸟羽饰。
鸣叫特征:繁殖群中,成鸟以短促而节奏分明的上扬反复鸣唱进行求偶,每首歌5–30个音节,首音节最长。亲鸟归巢时通过特定呼叫实现亲雏识别。雏鸟及成鸟的联络叫声为极短促的尖细“吠声”。
生活习性:典型海洋性远洋种,仅在繁殖与换羽时登陆。繁殖期后(约4–10月)在南印度洋越冬觅食,可远离巢址2000–4000千米。主要活动于4.5摄氏度以下的冷水海域,偏好强涡流区,因该区域猎物富集。白昼潜水觅食,潜水深度通常30–50米,最深可达百米以上。食物包括磷虾、鱿鱼及小型鱼类,繁殖地不同则食谱组成差异明显:马里恩群岛以磷虾为主,坎贝尔岛则以矮鳕为主。天敌包括毛皮海狮、海狗及海狮;贼鸥及北方巨鸌捕食卵与雏。
生长繁殖:10月雄鸟率先返巢,雌鸟继至。配对后双方禁食,11月初产两枚卵,首枚明显大于次枚。孵卵由双亲分担,首阶段共孵约7日并禁食;随后雌鸟独自孵卵最长3周,雄鸟出海觅食;雄鸟归巢后接手孵卵10日左右,此时雏鸟已出壳。雏鸟24日龄左右进入雏群(crèche),双亲轮流出海育雏,持续至翌年2月雏鸟65日龄离巢。成鸟4月返岸进行年度换羽,之后再度出海。
区别辨识:与凤头黄眉企鹅相比,东凤头黄眉企鹅繁殖地位于南印度洋—太平洋岛屿,而西凤头黄眉企鹅分布于南美合恩角及福克兰群岛;喙缘粉红色是东种最简易的辨识特征,凤头黄眉企鹅喙缘无此色。与同属其他凤头企鹅相比,本种体型最小,羽冠黄色更纤细,喙色橙棕且具粉红边。
保护现状:IUCN: VU(易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南印度洋的马里恩群岛、南太平洋的麦夸里岛,以及新西兰亚南极的安蒂波德斯群岛、坎贝尔岛等。非繁殖期散布于南印度洋45°S以南的广阔海域,最远可达南极辐合带附近。
其他:曾被视为凤头黄眉企鹅的同种,2021 年分子系统学研究后独立成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东凤头黄眉企鹅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东凤头黄眉企鹅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