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纹霸鹟(英文名:Least Flycatcher,学名:Empidonax minimus),是雀形目霸鹟科纹霸鹟属的鸟类。因叫声而得名,是北美东部最小的Empidonax属飞鸟。体型小巧,长约12至14厘米,翼展19至22厘米,重约10.3克。背部呈暗淡橄榄灰,腹部白色,较其他同类更亮。最显著的识别特征为两道白色翼带和环绕眼周的白色眼环。幼鸟与成鸟相似,翼带略显暗色,带有土黄色或橄榄色调。最佳识别方式为声音和栖息环境。
外形特征:小纹霸鹟成鸟上体灰橄榄色,下体白色,腹部略带黄色调,胸部烟灰色。头部圆形,眼圈白色,嘴短,下颌基部黄橙色,尖端暗色。两翼具两道白色翼带,尾巴略呈叉状。喙凸起,宽度4.5至5.5毫米。幼鸟翼带颜色稍深,上体略偏棕色,翼带更接近肉桂色。
鸣叫特征:鸣声为响亮的“che-BEK, che-BEK”,通常连续爆发,伴有短暂干涩的“whit”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种林地或灌木丛生的环境,繁殖季节常靠近水源。分布于加拿大西部至美国中北部和东北部,冬季迁徙至中美洲,从墨西哥至巴拿马。集群于落叶林,偶尔出现在针叶林边缘。偏好近开阔地或林缘的繁殖地点,冬季栖息于次生林和森林边缘。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春季,集群繁殖,每群2至30个领域。雌鸟编织草细枝筑巢,位于小树或大枝顶端,平均离地12至25英寸。一窝产卵3至5枚,多为4枚,孵化期13至16天。雏鸟出生后12至17天首次飞翔,之后由双亲喂养2至3周。
区别辨识:与纹霸鹟、恺木纹霸鹟和绿纹霸鹟相比,具有较短的初级飞羽延伸,上体颜色较淡,翼带和眼环更白,尾巴略叉。与哈氏纹霸鹟相比,下颌暗色部分较小,头部和背部颜色一致。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加拿大西部至美国中北部和东北部,包括加拿大东南部。冬季迁徙至中美洲,从墨西哥至巴拿马。
其他:成年鸟在迁徙至越冬地后换羽,幼鸟在秋季迁徙前和期间换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小纹霸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