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企鹅

King Penguin Aptenodytes patagonicus

王企鹅(英文名:King Penguin,学名:Aptenodytes patagonicus),是企鹅目企鹅科王企鹅属的鸟类。大型物种,体长可达94至95厘米,重9至15千克,颈部两侧有显著的橙色或金色斑块,是仅次于帝企鹅的第二大企鹅种类。王企鹅主要分布于南极洲及其附近岛屿,包括福克兰群岛、格鲁吉亚南部等地,常在无雪无冰的平坦海滩上繁殖。

外形特征:成年王企鹅高约70至100厘米,体重介于9.3至18千克之间,头部黑色或黑褐色,侧面有大块橙色或金橙色斑块,延伸至喉咙一侧,形成鲜明对比。背部、上体和上翼灰色,尾部比背部颜色更深,接近石板色。中央上颈部为淡黄橙色,逐渐过渡到下颈部或胸部更宽的金黄色区域,其余下体部分为奶油白色,头部亮色与上体灰色之间有一条窄的黑色线。

鸣叫特征:王企鹅的接触叫声为单个喇叭般的音符,持续不到1秒,重复发出。展示叫声为一系列响亮的喇叭音符,根据季节时间的不同,可能短也可能长。雌鸟的叫声音调更高,平均而言比雄鸟的更长,包含更多音节。

生活习性:王企鹅主要生活在南极圈附近的海域,大部分时间靠近繁殖区域。它们是最具远洋性的企鹅,卫星追踪显示成年繁殖个体的平均觅食范围为471公里,最长的冬季觅食行程可达3893公里。王企鹅主要以小型灯笼鱼和鱿鱼为食,尤其是电子鱼(Electrona carlesbergi)和Krefftichthys anderssoni,以及Moroteuthis属的头足类。

生长繁殖:王企鹅的繁殖周期长达14个月,是企鹅家族中最长的。繁殖季从9月至11月开始,产卵则在11月至翌年4月。每对王企鹅大约每3年才能完成两个繁殖周期。孵化期间,双亲轮流孵化,孵化期为52至56天。幼鸟孵化时几乎无毛,首次绒毛为浅灰色或棕色,第二次绒毛为深棕色。幼鸟在约40天后形成托儿群,独立生活发生在10至13个月大时。

区别辨识:王企鹅帝企鹅的区别在于王企鹅拥有更长、更直的喙,较大的鳍足,以及更加苗条的身体。王企鹅的颊部斑块是实心的鲜橙色,而帝企鹅的则是黄色和白色的混合。此外,王企鹅的胸部上方往往更橙色,而非黄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王企鹅主要在南极圈以北的次南极岛屿上繁殖,包括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爱德华王子群岛、克罗泽特岛、凯尔盖伦岛和赫德岛,以及麦夸里岛。非繁殖期,它们主要分布在南极汇合带周围,偶尔出现在新西兰南端、南美洲尖端和南极半岛。

其他:王企鹅的繁殖地曾遭受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商业剥削,但近年来大多数繁殖群体已显著增加,如凯尔盖伦岛每年增长7%,克罗泽特岛每年增长3%。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王企鹅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